关灯
护眼
字体:

6070(第2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的眉心直跳,一把从袖袋里掏出个果干,恶狠狠地说道:“给你吃!”

我就不信了!荔枝还堵不上你的嘴!

第69章第69章你们神童,未免太有个性……

“咦,这是什么?”

小苏轼收到了来自扶苏的投喂,当然知道他肯定不是出资好心。但它把荔枝干捧在手中,瞧了又瞧,还是好奇地塞进了嘴里。这时候蜜饯果干还是顶贵的东西,要添很多糖的,苏轼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几次呢。

他一边嚼,一边狐疑问道:“赵小郎,你竟然这般好心?”

扶苏气结:“你滚!”

“好了好了。你们俩不要吵了。”范纯仁抚着额头无奈不已:“还想不想听成王殿下的故事了啊?”

“想!”

“……不想。”

范纯仁只当扶苏在故意和苏轼唱反调,没放在心上。从明面上来讲,范纯仁是他们这个年龄身份差距极大的小圈子当中,出身最为显赫的人。李观澜和苏轼都是南方书香门第,曾巩家道中落之前,父亲是地方大员。扶苏名义上的父亲濮王呢,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闲散宗室,既无功绩,也没什么名气。

而范纯仁呢,是被当朝宰相范仲淹寄予厚望、着力培养的长子。是以他的消息格外灵通。官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范仲淹都不会刻意瞒着他。

所以,早在扶苏的出生震动朝野之时,范纯仁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成王殿下乃是官家和皇后的独子。生于庆历年间,掐指一算,唔……与赵小郎似是同年生人。”

扶苏:“……”

苏轼津津有味地嚼着荔枝干,腮帮子一动一动的像只小动物:“这我当然知道了,然后呢然后呢?范师兄,说点大家都不知道的呗。”

范纯仁摸了摸下巴,思索道:“大家都不知道的啊……”

“据说他出生时,宋军前线大破西夏军,这个算吗?”

曾巩举起手:“这个我知道。”

那个时候,成王殿下还未加封亲王名头。他父亲收到京中亲朋的信,跟他提起过,说既发生了此事,这位嫡出小皇子的地位更是板上钉钉,不可能有别人了。还开玩笑说这就是他未来要侍奉的主君了。

扶苏为了维护人设,也默默地举起手来,表示他也听说过。可恶啊,这种半公开的传闻,姓赵的人没听过也太假了。

“那他的另一桩事迹,你们肯定没人听说过。”范纯仁也不恼,而是卖起了关子:“不妨猜猜看?和今年的某件事有关。”

今年?某件事?

扶苏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哪一件呢?唉,做过的好事太多,也是一种苦恼。

苏轼则快要跳起来:“我知道!我知道!”

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方才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我猜是宋夏和谈,是也不是?”

范纯仁:“然也。”

苏轼一迭声地“嘿嘿”笑着,不停地跟扶苏做鬼脸。扶苏不由得恶毒了起来:“好了好了,知道你是想借成王殿下,炫耀你相国寺斥退西夏使臣的功绩了。其实你不提大家也不会忘的。”

苏轼:“……”

苏轼:“…………”

他大叫道:“我、我没有!”

扶苏:“嗯嗯,你没有。”

眼见着世界大战又要开启,范纯仁、曾巩等人见怪不怪地互相对视一眼,化身救火队员连忙出面救火。先是曾巩状似好奇地问起苏轼嘴里在嚼什么,得到“荔枝干”的答案后,李观澜开玩笑般地抱怨:“怎么都不投喂我们呢?赵小郎,你可真是偏心呐。”

扶苏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小声逼逼:“还不是因为他太能说了。”

心中却松了一口气。

终于能成功转移话题了。他是真的怕范纯仁再多说一点,就会露馅。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却只有一个扶苏。哪里会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同年出生的两个人,都是“神童”,还都姓赵呢?

他这一层马甲,留着还有用呢。

至少在科举中试之前,暂且不能掀开。

再看那头,每个人都品尝起了荔枝干,苏轼更是洋洋洒洒发表起了食评。

总结起来就几个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