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第1页)
第821章
只见满脸怒火的何高轩猛地踏前一步,虎目圆睁,瞪着李崇义等人。
“太师此言,未免过于苛责,亦寒了将士之心!”
何高轩声若洪钟:“沙场建功,讲究的便是一个‘机’字!战机稍纵即逝,岂能等你们慢悠悠地去核验清楚再动手?”
“彭莽为祸河南道多年,劫掠商旅,荼毒百姓,地方郡兵屡剿无功!”
“如今吴承安立此奇功,为朝廷除此大害,此乃不争之事实!捷报、缴获、乃至被解救的百姓皆可为证!”
“难道孟津知府、当地驻军的联名报捷文书,在诸位大人眼中就如此不值一提,皆为虚言不成?”
他越说越激动,手臂一挥:“至于所谓悍匪之虑,更是无稽之谈!”
“陛下圣明,吴承安既然招揽他们,正是予其等改过自新、报效国家之途。”
“如今他们用血战表明忠心,我等却在此猜忌疑虑?若朝廷如此行事,天下还有谁肯效忠?还有谁愿为陛下前驱?”
“日后若再有招安,谁人肯信?至于些许钱粮,难道肃清地方、保境安民之功,还比不上那点钱粮重要吗?”
“何大人说的在理!”
唐尽忠踏步出声,他乃宿将,声如闷雷:“当兵吃粮,立功受赏,天经地义!将士们刀头舔血,搏的不就是个功名富贵?”
“若立了功不得赏,反而要受猜忌,这兵还怎么带?仗还怎么打?”
“幽州战事紧张,就更需激励天下将士用命!厚赏吴承安,正可让天下人知陛下赏罚分明,让幽州将士知陛下绝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此乃激励士气之良机,岂能错过!”
“微臣附议!”
蒋正阳也慨然出列:“吴承安部战力骁勇,若能以厚赏结其心,正可将其部调往幽州前线,以贼攻虏,岂非两全其美?”
“若在此刻寒了其心,恐生变故!太师久居庙堂,可知边塞将士之苦?可知悍卒之心需以恩义结,而非猜忌所能驭?”
改革派以何高轩为首,唐尽忠、蒋正阳等人紧随其后,一个个情绪激昂,据理力争。
特别是蒋正阳等人久经沙场,自带一股凛冽杀气,与文官们的沉稳持重形成鲜明对比。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文官引经据典,强调制度、规矩与潜在风险。
武将则立足现实,强调军心、士气与战机把握。
声音越来越大,言辞也越来越激烈,庄严的金銮殿竟渐渐变得如同市集般嘈杂起来。
龙椅上的赵真依旧沉默着,旒珠后的目光深邃,无人能窥知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太师李崇义面色沉静,但微微眯起的眼角却显露出一丝锐利。
他正准备再次开口,将对方的气势压下去。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甲叶摩擦的铿锵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