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1页)
这种现象很不错,但也生出了不少乱子。
各地有不同的习俗,每个地方的人说话口音和住宿习惯等等都不一样,这群人凑在一起,一不小心就会产生摩擦。
磨合需要时间,还需要空间。
景昌城原本很大,但是想要成为一个大城市,它还差得远。
原本的坊市分割解决了一些麻烦,但还远远不够,沈知微必须尽快扩张景昌城的面积,不仅如此,学宫也得扩张,现在的学宫已经容纳不了那么多学子了。
沈知微看了半天,最后还是将后世的城市建造思路拿出来了。
以居民区为中心,建设各种配套设施,最后形成一个个人群聚集区,再将其分割开来。
官府、医馆以及出行用的车马行,还有杂货铺子以及粮行等等,居民楼附近布置商业街,还得做城市绿化,可以每家设置简易厕所,铺设下水管道,集中供暖的管道也得铺好,没有水泵,难以将自来水接入每家每户,那就在居民聚集区打上四五个井,保证居民用水。
这些都做好后,就要考虑教育问题了。
人不学不知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是礼仪,还包括做一个人需要知道的礼义廉耻,法律条款。
学堂必须布置到位,并且有足够多的老师,足够多的生源。
老师和学生是个大问题,各有各的困难。
总体来看,铺设学堂要面对的问题是老师少学生多,但实际上来看,很可能会出现老师和学生都不多的情况。
老师不多是硬性问题,短时间内没办法解决,只能期待培养更多学生后,可以缓解老师方面的压力。
而学生不够,这个问题就是现实问题,那就是人穷。
沈知微当然可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可就算是后世国家承担学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学生没法读完。
现实有很多原因,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
穷不是免费读书就能够解决的因素,穷是家庭对个体的捆绑,当一个家庭很贫困的时候,家庭里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分工,没有人能够脱离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跟穷人说读书有多大的好处是没用的,以后是大人物们才会想的事情,穷人只想活过明天。
沈知微想来想去,将一部分绣坊的活儿派发给了各个学堂,入学后,凭借学生身份,可以接一部分简单的手工活,赚取钱财。
每个学堂都会有一部分奖学金,一月一考核,根据排名下发不同额度的奖学金。
当进入学堂能够赚钱,那么家长就会松口让孩子走出家门。
沈知微能做得只能到这儿了,社会发展就到这个地步,城市中的庶民都没法实现脱产,底下的村落更不用说,所以学堂设置完全不用管村落。
与此同时,沈知微放开了村民搬迁到城里的政策,只要拿到村长或村老的推荐信,就可以离开原居住地,到任意城市中定居,前提是在城中租赁房屋或有房屋,要办理暂住证。
在城中有稳定工作,且不愿意回村的村民,要将户籍迁到城里,转让村里的土地使用权给官府。
沈知微是要从根上阻止小地主的产生,一堆世家大族就已经够让她头疼了,再来一堆小地主,她还活不活。
有些时候工作是真的会让人上头,沈知微一开始落笔就想扩建一下景昌,结果越写越多越写越多,等她反应过来,天都黑了。
……
她竟然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从下午到晚上!
明天她一定要看看太阳是打哪儿出来。
沈知微伸了个懒腰,感觉听到了骨头缝隙挤压发出的嘎吱声。
完了,年纪轻轻的,别给整出个腰间盘突出来。
沈知微赶紧起身来了一套广播体操,活动完身体后,自认已经健康很多的她,让人去布置饭菜,该吃晚饭了。
工作一整天,她接下来一个星期都不要再这么工作了,从明天开始,她的工作时间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沈知微握拳,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工作目标,主打一个我只要我舒服,别的啥也不管。
第二天一早,闻桃被沈知微叫来干活,她一看那一沓子纸,就有种不好的预感,翻开之后,果然预感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