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没有套路的时候,套路本身就是最新奇的存在。

套路胜在成熟稳定,不惊艳但足够让大多数人适应,政治稳定是国之大幸,最怕就是不稳。

讨论完“功臣”,就该进入正式的话题了。

“不日汴国国君森便要入景昌,亲自送来汴国舆图,正式投降,这受降大典,不知太宰可有什么好主意?”

沈知微感觉问出这话的自己,听着像是个大反派,反正就是那种不怀好意的家伙。

妫央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他仔细思考,给出一些诚恳的建议。

“汴国投降一事,安国国君恐怕不会让其顺利进行,那几日必须要保护好汴国国君的安全,以防安国暗中派人刺杀,破坏受降大典,至于大典之上,大王只需坐于王座之上,等汴国国君叩首即可。”

事情到了受降大典这一步,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其实哪怕汴国国君身死,也不会对结果造成多少影响,现在胡幼安已经领兵进入汴国国都永明城,谁都别想反悔。

除非安国直接宣告反了,要跟大王的王师决一死战,那真是不想活了,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大家都想找个理由大杀一场,安国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当出头鸟,绝对会被所有人摁死。

正是知道其中的凶险,妫央才会确定,这次受降大典只需防备有人暗杀汴国国君,其余不必在意。

这可不是沈知微想要听到的答案。

沈知微不死心地问:“真不用做什么?汴国还有不少贵族,他们可还没有死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话是这样说,可各诸侯国已经分出去几百年了,最少也得有百年。

百年时间,让那些贵族早就心生归属,他们明面上说自己还是大周的子民,实际上早就不认大周了。

现在汴国重新被王室收回,他们以后就不是国中数一数二的大贵族,而是要跪伏在天子之下的臣民,景昌的官员和贵族都要压他们一头,他们哪儿会那么容易认输啊。

战场上的血已经流完,接下来要流看不见的血了。

妫央为难地皱了皱眉,拱手道:“不知大王有何顾虑?”

他不明白那些贵族的想法,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在一地长久作威作福的大贵族之后。

他原本的家族是诸侯之一,诸侯本身就屈于天子之下。

从某种角度来说,诸侯比诸侯国中的臣工贵族,对周朝的归属感更强,这真是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

“顾虑谈不上,只是想到了泰晟,当时泰晟城之所以能被闻桃接手,是因为大半贵族连夜出逃,汴国的贵族没走几个吧?”

地方打下来后就是治理的问题,后世一句话总结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打仗总有结束的时候,可治理是没完没了的挑战。

沈知微手下能用的人不多,她有点儿想将妫央给派出去做郡守。

把闻桃给叫回来做太宰,沈知微直觉闻桃和胡幼安关系更好,如果将这两人分开,她们应该就不会再给她“惊喜”了。

此时的沈知微并不知道,她的几个属下,就没一个省油的灯。

随机组合都强的可怕,哪怕互相之间关系一般,合作共事的时候,都能带给她角度不一的背刺!

“是,汴国的贵族大半还在永明城中,不过他们以前是汴国国君的家臣,以后自然也可以是信任汴州郡守的家臣。”

妫央不明白沈知微到底在担心什么。

“在太宰心中,郡守是下一个国君吗?”

沈知微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妫央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那就是妫央不理解后世的官员制度,或者说,目前所有人都不太理解后世的官员制度。

因为不能全面了解,所以在面对未知时,会将自己的认知套上去,不了解郡守,那就将诸侯的设定套上去。

导致郡守好像是诸侯的另一个名字一样。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妫央对待首辅官职的态度上,他认为首辅就是太宰的另一个名称。

背后隐藏的庞大官员体系,他是一点儿没有察觉到。

不怪妫央、闻桃以及其他人,是沈知微没有将完整的官员体系拿出来,她也不敢拿,怕拿出来后必须推行科举,接着大周就原地起飞了。

“央愚钝,还请大王明示。”

妫央察觉到自己的误会,恭恭敬敬等待沈知微解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