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宴席上的菜果然别致,有菊瓣炒蛋、菊花鱼羹,还有黛玉做的菊蕊粥,清苦中带着回甘,像极了秋日的滋味。湘云吃得最香,一碗鱼羹不够,又添了半碗,引得贾母直笑:“这丫头,吃起东西来倒比作诗有精神。”

轮到咏菊,湘云第一个站起来,大声念道:“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虽直白,却有股子劲,引得众人喝彩。

迎春想了想,小声念道:“篱边菊蕊黄,经霜更清香。”简单两句,却写出了菊花的风骨,王夫人夸道:“二姑娘这诗,越来越有味道了。”

探春解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宝钗续道:“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引得众人点头。

轮到黛玉,她略一思忖,念道:“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既写了菊花的清逸,又藏着对过往的念想,众人都赞“妙极”。

宝玉抓耳挠腮想了半天,憋出句“菊花好看我喜欢”,引得哄堂大笑。王熙凤笑着递过块菊瓣糕:“罚!罚他多吃几块,补补脑子!”

宴后,众人在菊棚下写生,迎春拿着画本,对着墨菊仔细勾画,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偶尔抬头看看,又低下头去,神情专注得很。她画的墨菊虽不算精致,却透着股认真的劲儿,花瓣层层叠叠,像她自己一样,慢慢变得舒展。

黛玉看着她的样子,忽然想起前世的秋天,自己总是独自一人对着残菊落泪,哪有这般闲情赏菊。如今身边有说有笑,连空气里都飘着菊花的清香,才知这寻常日子里的惬意,原是这般珍贵。

夕阳西下时,菊花在暮色里泛着柔和的光,像撒了层金粉。众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府,湘云摘了朵墨菊插在鬓边,说是“要把秋意带回去”;迎春把画本小心地放进怀里,像藏着个宝贝;宝玉让人折了几枝最好的菊花,说是“插在妹妹的案头,看着就清雅”。

回到老宅时,已是深夜,菊香跟着马车飘了一路。黛玉把今天收到的墨菊插进瓶里,又喝了碗紫鹃炖的银耳羹,暖意从里到外漫开来。她坐在灯下,看着案上的墨菊,提笔在纸上写下:“菊香盈袖秋光好,暖意融心岁月长。”…

及笄筹备

寒露一过,老宅的桂花落尽了,枝头却缀满了青黄的柿子,像挂了串小灯笼。黛玉坐在书房里,看着案上父亲刚送来的及笄吉帖,朱红的“笄”字透着喜庆,旁边压着支缠了红绸的木簪,是按古礼预备的“初加”之簪。

“姑娘,荣国府的太太打发人来了,说及笄礼的物件都备得差不多了,让您过去瞧瞧。”紫鹃捧着件月白的襦裙进来,裙角绣着缠枝莲,是王夫人特意让人做的礼裙。

黛玉刚起身,就见湘云掀帘进来,手里举着支金步摇,凤凰衔珠的样式,珠子晃得人眼晕。“林姐姐!你看我给你寻的‘再加’首饰!这是我娘压箱底的,说是当年她及笄时戴的,保准你戴上像画里的仙子!”

正说着,迎春和探春也来了。迎春的木盒里是她新绣的礼帽,青缎面上绣着“福寿康宁”四个字,用金线盘的边,在灯下闪着光;探春则拿着本《礼记》,翻到“及笄”篇,“这是我寻来的古礼详解,说及笄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妇人主持,我看请老太太再好不过。”

“二姐姐这礼帽绣得真周正,”黛玉抚过细腻的针脚,“这‘康’字的走之底用了滚针绣,像流水似的,比铺子卖的还精致。”

迎春红着脸捏紧盒盖:“是……是三妹妹教我用了盘金绣,说是这样字更挺括,显得庄重。”

话音未落,宝玉提着个食盒进来,里面是几碟精致的点心,有寿桃酥、桂花糕,还有一碟染红的鸡蛋。“刚从荣国府来,老太太让人把及笄用的蒲团、礼案都备齐了,还说要请戏班子唱《麟趾》,讨个好彩头。”他拿起个红鸡蛋塞给黛玉,“这是袭人煮的,说是‘及笄吃红蛋,日子红火甜’。”

黛玉剥开蛋壳,蛋白嫩得像玉,沾着点胭脂红。“难为你们想得这么细,连古礼都记得。”

“那是自然,”宝玉笑着打开食盒,“我还让人打了套银簪,是‘梅兰竹菊’四样,配你那身月白襦裙正好。对了,我爹说及笄当日要请些世交亲友,让你父亲拟个名单,可别漏了谁。”

湘云抢过银簪里的梅花簪往头上一插:“我看这簪子最配林姐姐!到时候我要当赞者,跟着唱礼!”

正说着,林如海走进来,手里拿着张红纸,上面写着拟好的宾客名单。“颦儿,你看看这些名字,都是你外祖父家的旧识,还有苏州来的几位世伯,当日定要亲自来观礼。”他指着名单末尾,“你苏姨娘也说要从苏州赶来,说要给你梳这及笄的头。”

黛玉看着名单上熟悉的名字,眼眶忽然发热。前世及笄时,父亲远在苏州,她独自一人对着铜镜插簪,连句祝福的话都听不见。如今案上摆着满当当的礼器,窗外飘着亲友的笑语,这样的热闹,原是她从前不敢想的。

接下来的几日,老宅里像撒了把蜜糖,处处透着甜意。紫鹃和雪雁忙着缝补礼裙,把裙角的缠枝莲又绣得密了些;迎春每日都来练习赞礼的祝词,虽声音轻,却字字清晰;宝玉则让人在院里搭了个礼棚,棚顶铺着红绸,四角挂着鎏金的灯笼,说是“要让全京城都知道,林妹妹及笄了”。

苏姨娘从苏州赶来那日,带来了一箱子的云锦,说是给黛玉做成年后穿的衣裳,还有支羊脂玉簪,簪头雕着朵并蒂莲,是她亲手打磨的。“这簪子配我家颦儿,”苏姨娘拉着黛玉的手,眼里满是慈爱,“及笄后就是大姑娘了,定要寻个知冷知热的人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