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0100(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御书房的门敞开,抬头见一列归雁从天空掠过。

紫禁城的琉璃瓦映着日光,照得朱红宫墙越发明亮。

林佩与陆洗一左一右踏出东华门。

两人始终隔着几尺距离,影子却渐渐融在一处。

*

中书省当日即制成敕书。

一是封董颢为威运侯,加一品太子太保;二是升任张济良为工部尚书。

——“陛下!臣……叩谢天恩!”

董颢踏入宫闱,一身的云锦鲜艳夺目,那张脸却如秋叶枯黄。

他跪地谢恩,脑海中浮现当年在姚国公府看到的那尊被香烟熏黑的佛像。

这位“布衣部堂”十年来在外只穿葛麻直缀,以为如此能守住家中的金山,却一朝被搬空府库,落魄地受缚于一顶看似华贵的冠帽之下。

董颢谢过恩从宫中出来,在文辉阁门前遇见林佩。

秋叶飞旋。

董颢捧着自己的敕书,恨得咬牙。

林佩淡淡一笑。

张济良进宫之前专程到文辉阁拜访,正好碰到这一幕。

场景似曾相识,命运无声交错。

张济良提袍跪地:“下官谢二位丞相提点拔擢。”

林佩扶起,语重心长道:“是陛下赏识你,快进宫吧,别碰脏这身崭新的官袍。”

一地金黄银杏叶铺在院子门口,风中渐渐飞散。

*

时至隆冬。

尧恩踏进文辉阁。

林佩如往常在批阅奏章。

窗外飘着细雪。

“林相,《漕运法》已刊印成册,通传十三省。”尧恩双手奉上绢帛封面的律典,“各府州县驿丞、粮道、漕运司使皆需熟背,明年开春正式施行。”

林佩接过沉甸甸的卷册,指尖抚过烫金题签,按下掌心。

此事告成。

尧恩道:“林相,赋税、漕运之法如今都已修成,敢问明年刑部还有什么要立?以我一人挑此干系,也省得后人再受牵连。”

林佩抬眼望向渐密的飞雪:“你有什么想法?”

“商律。”尧恩斟酌词句,“自陆相主张鼓励工商以来,丝行、茶行、瓷行、药行皆推行官私合营,就连盐、铁都放出了部分业务由商贾代办,尤其朔北,据说地方官员都只能听平辽总督府的意思办事谈生意,军政全部混为一谈,恐怕不利于管理。”

“所以要立规矩。”林佩从案头抽出一册手稿,摸着犹新的墨迹,垂眸道,“这《盐引稽核则例》我已写好一版,你带回去看,只是此事暂且不要透出风声,容我考虑。”

尧恩道:“是。”

*

兴和四年,随着漕运法大成,江河之上支运、兑运和直运航道如血脉贯通四方,政令再无滞塞,惠及千万百姓。三年前那场恩科选拔出来的人才像春风化雨般散入州县,或主政一方清丈田亩,或督察漕仓厘定章程,承担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项事务的运转,国家赋税均平、工商兴盛、疆土安宁,呈现出万象调和。

*

岁末,长安街的高门大户陆续贴起春联。

林府门前的腊梅悄然绽放,嫩黄花瓣上覆着新雪,散发清香。

这是林佩和陆洗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完整的年。

第92章元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