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0章 一名车手的职责(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只需要前轮的抓地力?”

“理论上可以这样。”吴轼点点头。

工程师们再度薅秃了脑袋,开始进行调整。

在紧迫的准备之中,10月30日到来。

练习赛,威廉姆斯端出了自己的新车,梅奔不少工程师都找了机会过来左看右看,愣是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而随后的一练再度受到了大雨的影响,大家又都是用的半雨胎测试。

等到下午的二练,才有了干胎测试的机会。

不过雨天大家还稍微注意些抓地力的问题,开得比较保守,等到干燥环境,就都有些放飞自我了。

一练刷出最快圈的维斯塔潘出场5分钟就在16号弯打滑撞上护栏,提前下班。

赛恩斯、佩雷兹、博塔斯也在不断打滑。

就连汉密尔顿也在4号弯失控打转。

直到三练的时候,大家的成绩才好起来。

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依然不分伯仲,高举帮手。

吴轼因为下压力问题没能够跑出足够快的飞驰圈,排在了第四。

这就又到了f1弱车面临的经典的权衡利弊问题——要速度还是稳定?

最后,吴轼还是适当进行了妥协,速度的重要性大于稳定性。

毕竟快就是快,而稳定的慢,在比赛中毫无意义。

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个挑战,没有稳定性的赛车即使排位赛能够跑好,正赛却会变得很脆弱。

三场练习赛已经表明了目前赛道的抓地力非常拉胯,这使得速度型调校的缺点进一步恶化。

不过威廉姆斯的优点仍旧在于轻载油后速度会变得非常不错。

等到排位赛,最终定版的赛车放在了吴轼的座下。

马萨选择了更加稳妥的调校方向。

“降雨可能性30%。”

q1出发前,乔纳森对吴轼说道。

这话就是在强调尽快做出圈速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所以吴轼压根不准备进行过多的尝试,直接就按照了极限去推。

q1他推出1分20秒321的成绩居于榜首。

可是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也不准备再给他任何机会,直接双双跑入了1分19秒9。

这么多人里面,只有他们跑进了1分19秒,足足0。4秒的差距让吴轼意识到,自己确实慢了些。

不过这圈并没有用到最软的轮胎。

第一个极限飞驰圈后,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依然在场上多跑了几圈,他们仍旧想要熟悉赛道。

q2时,汉密尔顿一马当先跑了出去,成功跑出1分19秒829的成绩,再度拿到第一。

这一次,罗斯伯格仅仅跑出1分20秒045的成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