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朱棣的视角(第2页)
他缓缓道:“咱自濠州起兵,戎马半生,方有今日。”他看向身旁的李善长,“这里是我们的根,咱调集数万民力,耗费巨万,历时六年,才将它打造成如今的模样,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善长也是满脸笑意,低头称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是每一个人的梦,如今梦实现了,他们这些淮西人才深觉落叶归根,半辈子的打拼终于是得到了回报。
群臣闻言也无不心潮澎湃,纷纷躬身附和:“陛下龙兴凤阳,此乃天命所归!中都必将开创大明万世太平之基业!”
一时间,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皇帝率先,在山呼海啸之声中,大步迈入殿内,环视着空旷而威严的大殿,殿顶的藻井盘龙仿佛随时都会腾云而去,他的心中更是畅快,正待乘兴夸几句尽心竭力的匠人和官员们。
忽然间——
呼——!呼——!
殿外平地卷起一阵狂风,尖锐凄厉,呜咽着穿过殿门,吹得殿内巨大的梁柱上悬挂的宫灯一阵摇晃。
紧接着,头顶描金彩绘的房梁之上,传来一阵令人牙酸的“咯吱——咯吱”异响,仿佛不堪重负,更有甚者,那声音竟又一变,化作“铿锵”、“锵啷”之声,宛如兵刃在暗中交击,时断时续,在这空旷的大殿内被无限放大,回荡不休,清晰的令人毛骨悚然。
“护驾!护驾!”殿前都指挥使大喝一声,数十名手持利刃的侍卫瞬间将朱元璋团团护住。
方才还热闹喧哗的百官们瞬间噤声,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皆是惊疑不定之色。
朱元璋眉头一拧,那双深邃的眸子闪过一丝厉色,挥手止住了侍卫的躁动。
“慌什么。”他厉声喝道,“光天化日之下,咱倒要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在咱的奉天殿里装神弄鬼?”
他推开眼前的侍卫,迈开沉稳的步子,缓缓走向大殿中心,扫视殿宇四周,想看个究竟。
群臣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只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心头。
突然他脚下一顿,只听脚下传来极轻微的“咯咯”两声,似乎是砖石松动。一股若有若无的腥臭之气,夹杂着些许朽木的味道,从砖石的缝隙中渗透出来,钻入鼻孔。
朱元璋面色不变,只沉声对近旁的侍卫道:“将此处的地砖揭开。”
“遵旨!”一名膀大腰圆的侍卫立刻上前,抽出腰间佩刀,小心翼翼地撬动那块松动的地砖。
随着“哐啷”一声轻响,地砖被完整地揭起。
刹那间,一股更为浓烈的腥臭与阴冷之气扑面而来,让周遭的几名官员忍不住掩鼻后退。
众人定睛看去,无不倒吸一口凉气,骇然失色!只见那地砖之下,赫然埋着一个尺许长的木头人!
那木人五官被凿刻得歪歪斜斜,表情狰狞可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邪气,更令人心惊的是,其胸口深深插着三枚乌黑发亮的长钉,钉头泛着暗红,似是浸染过血迹!
木人身上,还胡乱缠绕着一道画满了诡异朱砂符文的黄纸符咒,朱色的笔画歪七扭八,笔锋却利,好像能听见每一记笔刀都伴随着亡魂凄厉的叫声。
“厌镇之术!”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喊出了声。
“大胆!是何人如此歹毒,竟敢在陛下的殿宇中行此巫蛊之事?!”在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殿内炸开了此起彼伏的惊呼与怒斥。
朱元璋的脸色刹那间变得铁青,胸膛剧烈起伏,眼中仿佛要喷出刀剑,大开杀戒!
他怒极反笑,声音却冰寒刺骨:“竟有人敢在咱的龙兴之地,行此等巫蛊厌镇之事?!”
他猛然转头,目光如刀,扫过身后战战兢兢的文武百官,雷霆之声炸响在空旷的奉天殿内:“这是谁下的毒手?!啊?!”
“是谁用这些见不得光的邪术来诅咒咱?!”龙袍下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