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第2页)
*
小时候的事,连华已经记不太清。
那是个雨天。
龙武军冲入府门抄家。
老仆壬叔把他打扮成一个女孩儿,在刀剑之下带他逃离汴梁城。
还没到芜州老家,他就得知父母和两个兄长死了,确切来说,国子监祭酒连安满门抄斩,在世人眼中他连华也已经是一个死人。
他跟壬叔投奔冷夫子那年只有六岁。
冷夫子是他父亲的故人,在芜州老家做私塾先生。
“你父亲,唉。”冷夫子如鲠在喉,捏了捏他瘦弱的肩膀,擦去眼泪,露出慈祥的笑容,“以后不要再去想你的父母了,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叫冷奕。”
连华刚到冷家的头几年过得不错。
壬叔的身体还硬朗,院子里别的小孩不敢欺负他。
冷夫子待他如己出,除了不让出远门以外,该学的诗书礼乐一样也没有落下。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六年之后壬叔病故,冷夫子不久也与世长辞,他生活中的两座靠山骤然崩塌,一下子待遇就差了许多。
冷家人一直都当他是冷夫子的私生子,主母虽明面上没说,但私底下的克扣让他很快就明白得尽快搬出去自立根生,才能免受寄人篱下的眼色。
他的身体不好干不了粗活重活,所幸写得一手好字也有些文采见识,从帮邻里代笔开始,渐渐在街坊传开名声,每月收的银子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长兄冷青听说以后,却把他叫到堂前一顿训斥。
——“冷家虽不富裕,哪里就缺这点钱养活你?等几年我给你在县里谋一份差事,现在就安心待家里不许再代笔,传出去不好听。”
这番话看似为他好、却最是无情。
冷青才华平庸,无论是考书还是教书的本事都没能超越冷夫子,很早就放弃求取功名成了家,在当地一位县官府中做事。
而连华这年十三岁,什么都好,就是不能对未来有一丝的念想,只能以庶子的身份寄人篱下,在冷家人面前时刻保持感恩的笑容。
他不被允许参加科举。
这是冷夫子临终前对他的叮嘱——不问过往,不入仕途,不求功名。
他原本也想通了,此生就在这弹丸之地混日子得了。
偏偏那一日,他在酒肆照例点上一壶清酒,酒性正浓时听见旁边两位书生高谈阔论,忍不住加入进去,大言不惭地赠了书生们一首酸溜溜的诗。
——《七月十五醉仙楼送周子孝赴芜江》
书生见他稚气未脱就有这等文采,道是吉兆,郑重其事地记在了心里。
第二年春天,全县张灯结彩。
县官带着牌匾来到冷家。
连华跟着冷青等人一同到堂前接待。
县官道:“今年我县考生周子孝进士及第,任为开封府大理评事,这是他答谢乡里的礼单,其中有你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