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粥粥(第1页)
摄影棚的柔光日复一日地亮着,周舒怀和陈念的技术对接渐渐步入正轨。
起初只是隔着屏幕交换参数文档,后来慢慢过渡到在摄影棚见面,每次都有钟思琪、方奕或徐瑾陪同,像在为脆弱的重逢搭建安全的护栏。
这天调试情绪光谱拍摄设备,陈念需要亲自操作相机捕捉周舒怀的“平静情绪”样本。
她握着相机的手指微微颤抖,镜头对准他时,取景器里的画面让她心跳加速——他的眉眼比记忆中成熟,眼神却依旧温柔,像高中时帮她修摄像机的那个午后。
“看镜头,”周舒怀的声音放得很轻,带着刻意的平静,“想象你在拍星轨,专注于光线就好。”他知道她对直接对视仍有抵触,用她熟悉的摄影话题引导她放松。
陈念的呼吸渐渐平稳,镜头里的周舒怀在柔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的情绪光谱在设备屏幕上呈现出柔和的波浪线,紫色峰值稳定而明亮。
她按下快门的瞬间,突然想起七年前在苔石镇,他也是这样站在星空下,让她拍他眼里的星光。
“参数很稳定。”周舒怀看着屏幕上的光谱图,嘴角扬起浅浅的弧度,“看来我的‘平静’很标准。”
陈念的脸颊微微泛红,低下头假装检查照片:“是……设备很灵敏。”
指尖划过相机屏幕,偷偷放大了照片里他的眼睛,像在确认那些温柔是否真实。
休息时,钟思琪在摄影棚的白板上画了个大大的光谱图,每个颜色区域里都写着回忆:“红色是篮球场的热血,绿色是实验室的青苔,紫色是星轨下的约定……”
她把最后一块空白留给陈念,“这个蓝色区域,该你写啦。”
陈念握着马克笔,犹豫了很久,最终在蓝色区域写下“雨天的摄像机”。
那是她当年躲在巷口拍他的秘密,也是她创伤记忆里唯一的暖色。
周舒怀看着那行字,心里泛起涟漪。
他知道那个雨天的故事,也知道她当年的偷拍,只是没想到,这个画面在她心里如此重要。
方奕组织了一场“室内投篮赛”,用废纸团当篮球,垃圾桶当篮筐。“陈念来当裁判!”他把计分板塞给她,“就像当年我们在教室打球一样!”
陈念握着计分板,看着周舒怀和方奕打闹的身影,看着钟思琪在一旁速写的侧脸,久违的笑容终于爬上嘴角。
这个场景和记忆里的高中教室渐渐重合,只是这次,她不再是躲在角落的观察者,而是参与其中的一员。
徐瑾站在摄影棚门口,看着里面渐渐回暖的气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给周舒怀发了条消息:“她的社交恐惧在好转,你们的陪伴是最好的良药。但康复需要时间,别逼她太快。”
周舒怀看到消息,抬头看向陈念。她正举着相机拍摄打闹的场景,镜头里的笑容真实而温暖,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疏离。
他回复徐瑾:“我们会等,用她舒服的方式靠近。”
夕阳西下时,摄影棚的灯光和晚霞交织在一起,在墙上投下梦幻的光影。
周舒怀调试好设备,对陈念说:“要不要试试拍‘勇气’的光谱?就现在,你心里的感受。”
陈念握着相机,对准墙上的光影,也对准了不远处的周舒怀。
她按下快门,屏幕上的光谱图里,所有颜色的峰值都明亮而稳定,像她此刻的心情——有紧张,有犹豫,但更多的是重新靠近的勇气和暖意。
她把照片发给周舒怀,附言:“今天的光谱,参数很稳定。”
周舒怀看着照片,回复:“因为光源很温暖。”
摄影棚里的笑声、快门声、打闹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失而复得的青春之歌。创伤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康复的路还很漫长,但此刻的光谱共振,已经预示着最温柔的未来。
他们不再急于填补七年的空白,而是选择用耐心和理解,让彼此的光谱在时光里慢慢靠近,重新找到最完美的重合频率。
摄影棚的柔光在白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钟思琪正对着“光谱回忆墙”补画细节,方奕在整理散落的道具,周舒怀调试着情绪光谱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和纸张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