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页)
生殖科诊室的门关上,将外面的嘈杂隔绝。
这里比急诊室安静得多,但那股消毒水的冰冷气味依旧顽固地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坐立不安的私密感。
中年男医生表情专业而平和,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翻看着一叠报告和影像片子。
张伟强和顾晚秋并排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身体都显得有些僵硬,中间隔着半个人的距离。
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浓重的尴尬和无声的紧张,每一次呼吸都小心翼翼。
医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在报告和两人脸上来回扫视,语气平稳地开口:“张先生,顾女士,从目前的各项检查结果和片子来看,”他点了点桌上的影像,“之前车祸造成的器质性损伤,恢复得非常好,骨盆骨折愈合良好,相关的神经通路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信号。”
张伟强紧绷的肩膀瞬间垮塌下来一小截,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
但紧接着,那口气又猛地提了上来,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他喉结滚动,声音干涩发紧,带着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几乎低不可闻:“那…医生,为什么我还是…?”
后面的话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怎么也吐不出来,脸颊却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
医生理解地点点头,目光在两人之间停留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温和,却也更加直接,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划开了表象:“这种情况,我们考虑可能是心因性因素占主导。也就是说,很可能是车祸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尤其是对特定部位创伤的恐惧和焦虑,让大脑启动了一种保护机制,下意识地抑制了相关的生理功能反应。”
顾晚秋的身体猛地前倾,双手在膝盖上不自觉地绞紧了真丝裙的布料,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急切地开口,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医生,那…那有什么办法吗?”话一出口,她似乎立刻意识到自己语气里的过度关切指向了什么,脸“唰”地一下红透了,像熟透的番茄。
她慌乱地低下头,眼神躲闪着不敢看医生,更不敢看身边的丈夫,声音陡然变小,带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尴尬补充道:“我…我是说,比较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诊室的空调明明温度适中,她却感觉一股燥热从脖子根直冲头顶。
医生保持着专业的态度,对顾晚秋的窘迫视若无睹,语气更温和但也更清晰地指向核心:“办法是有的。核心在于需要找到一种足够强烈的‘外在刺激’,来突破大脑的这个保护性抑制,重新唤醒沉睡的神经反射通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张伟强低垂的头上,斟酌着用词,“简单来说…就是在你个人比较能接受的‘偏好’范围内,尝试一些更…有冲击力的方式或情境,目的是重新激活大脑皮层对相关刺激的反应。”
张伟强的头垂得更低了。听到“器质性无碍”时那短暂的放松早已荡然无存。
“心因性”、“偏好”、“冲击力”这些词像烧红的针,一根根扎进他的耳朵,刺得他头皮发麻。
脸瞬间涨得通红,一直蔓延到耳根和脖子。他放在膝盖上的手猛地攥成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咔”声,惨白一片。
他感觉屁股底下的椅子仿佛长出了钉子,让他如坐针毡,恨不得立刻逃离这个让他无地自容的地方。
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锃亮的皮鞋尖,仿佛那里有另一个世界。
顾晚秋的眉头在听到“心因性”时就紧紧锁住了,忧虑像浓雾般笼罩着她。医生后面的话更是让她心跳如鼓。
她感到脸颊滚烫,那份燥热几乎要将她融化。
她只能更用力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随身小羊皮包的金属链条,发出细微的摩擦声。诊室的空气仿佛变得稀薄而灼热,让她呼吸困难。
推开诊室厚重的门,仿佛推开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午后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刺得人眼睛发痛,与诊室内那种压抑的、带着消毒水味的私密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医院走廊里人来人往,嘈杂的人声、脚步声、推床的滚轮声瞬间涌入耳膜,却无法打破两人之间那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医生最后公式化的叮嘱——“放松心情”、“夫妻间多沟通”、“可以尝试着…慢慢来”——像背景噪音一样飘过。
张伟强几乎是逃也似的迈开步子,低着头,脚步又急又快,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
他手里紧紧捏着那几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病历纸和检查单,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着青白,仿佛那不是纸,而是烧红的烙铁。
他不敢看身边的顾晚秋,甚至不敢放慢脚步等她。耳根处未褪尽的红晕暴露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和无处安放的羞耻。
肩膀微微垮塌下来,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沉重,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又像拖着无形的镣铐。
顾晚秋跟在他身后半步的距离,高跟鞋敲击着光洁的地砖,发出清晰却孤单的“哒哒”声。
她看着丈夫紧绷的、透着抗拒和逃避的背影,嘴唇翕动了好几次。
她想说点什么,比如“医生说了不是大问题…”,或者“我们慢慢来,不急…”,又或者“总会好的…”。
最终顾晚秋还是开口安慰张伟强说:“伟强,没事的,医生不是说身体没问题了吗,其他的我们慢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