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草莓(第1页)
“嗯……”
带着一丝甜腻意味的哼唧在客厅里响起。
金智秀略有些疲惫的睁开了眼睛,然后就被上方悬挂的吊灯刺得难受无比,她又赶紧把眼睛眯了起来。
意识飘荡了几秒,金智秀才想起来之前发生的。。。
玉树的春天来得迟,却格外清澈。山间融雪汇成细流,沿着沟壑蜿蜒而下,穿过村口那座老石桥,流向远处梯田里刚插下的青苗。周望站在桥头,手里攥着一张照片??是女儿前天画的,题为《我和妈妈查真相》:两个小人并肩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Verified”标志,头顶飞着一群翅膀发亮的小鸟。
她把照片折好,放进衣兜,转身走向学校。今天是“全民验真官”青海培训营的第一课,来自七个州县的两百名志愿者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五天的系统训练。他们中有牧民、教师、退伍军人,甚至还有两位年过六旬的尼姑。所有人都是自发报名,经过初筛后由“清源”总部统一调派资源支持。
教室早已布置妥当。黑板上写着一行藏汉双语标语:“看得见的证据,才配叫真相。”投影仪播放着一段动画短片,讲述一个少年如何用“清源APP”识破假扶贫通知,避免全家被骗去边境打工的故事。孩子们围在门口张望,有的踮脚往里瞧,有的干脆趴在窗台上,鼻尖压出一圈白雾。
周望推门进去时,掌声忽然响起。她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摆手:“别鼓掌了,咱们省点力气待会儿练实操。”
话音未落,后排一个穿红袍的年轻喇嘛举手:“老师,我想问??如果有人用‘清源’验证的结果去吵架,算不算违背佛法?”
全场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笑声。
周望也笑了:“这是个好问题。‘查证’不是为了赢辩论,而是为了止损。就像医生开药不是为了证明病人错了,而是为了让病好起来。如果我们查出一条谣言,目的不该是羞辱传播者,而是切断它继续伤害别人的可能。”
她走到讲台前,打开PPT。“今天我们只学一件事:怎么判断一段视频是不是AI合成的。不靠感觉,不靠情绪,只看三个硬指标。”
屏幕切换,出现两张对比图。左边是一段新闻发布会录像,右边则是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面,但人物眼神呆滞,嘴角抽动频率异常。
“第一,看微表情。”她放大局部,“真人说话时,面部肌肉运动自然连贯;而AI生成的人脸,常常在眨眼、微笑这些细节上出现延迟或重复模式。这就像机器抄作业,字迹工整,却没有呼吸。”
她点击播放一段慢放视频,一名“专家”正在讲解疫苗副作用。随着语速加快,他的喉结居然纹丝不动。
“第二,听声画同步性。”周望暂停画面,“正常人发声时,嘴唇开合与声音波形严格对应。而这视频里,‘他说出’的词,比嘴型早了0。3秒??足够让算法露出马脚。”
最后一项是背景噪音分析。她调出声谱图:“真实环境有不可预测的杂音:风声、脚步、电器嗡鸣。而伪造视频的背景太‘干净’,像被熨平过的布。”
课程进行到一半,窗外传来马蹄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辆摩托车驮着个大箱子驶进校园,骑手摘下头盔??竟是林昭。
“我没迟到吧?”她拎着箱子走过来,额角沁着汗珠,“路上遇到塌方,绕了四十公里。”
周望惊讶:“你怎么来了?”
“你忘了?我申请成了第一批民间观察员。”林昭眨眨眼,“而且,《南方纪事》要做一期特别报道,《当高原牧民用上数字显微镜》。”
学员们哄堂大笑。那位提问的喇嘛小声嘀咕:“原来记者也会‘查一下’啊。”
下午实训环节,每组分到五条可疑信息,需在三十分钟内完成溯源。其中一条引发激烈争论:一段短视频显示某县政府门前聚集数百群众,配文称“因清源误判草场政策引发抗议”。视频中人群高喊口号,警车闪灯,场面混乱。
“这要是真的,我们得立刻响应!”赵晓禾从北京连线参会,语气紧张。
周望接过平板仔细查看。她先用“清源”扫描水印,无果;再提取音频做频谱分析,发现crowdnoise(人群噪音)存在明显循环片段??典型的素材复用。
“等等。”她突然放大画面角落的一棵树,“你们看树叶的摆动方向。”
众人凑近。
“风是从左往右吹的,可那个警察肩上的雨衣飘带,却是向左翻的。”
一句话点醒众人。最终确认,该视频拼接自三年前云南征地事件旧footage,仅替换了横幅文字和配音。
“可怕的是,”周望沉声道,“这条视频已经在三个微信群扩散,转发者都说‘亲眼所见’。”
当晚,她在宿舍整理教案,手机震动。是一条加密消息,来自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