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页)
夏潋此时在旁边说了一句:“陛下,前段时间已调配各边城的守军队伍,两日内能赶过去的,约莫有四万人左右。”
兵部尚书着急:“但燕国可是四十万人呐!”
夏潋蹙眉:“四十万人太过夸张,你确定他们有这么多兵力?”
兵部尚书说:“臣已经命了不少人前去刺探,那由燕国新帝率领的就有二十万!还有更多没带来的呢!”
夏潋转头看向宁诩:“陛下,这——”
宁诩摇了摇头:“你们都搞错重点了。”
众臣疑惑不解。
宁诩扯了一张白纸,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画了几道线条,左边是燕国,右边是昭国。
“段晏有四万人还是四十万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带兵等在城门外了。”
宁诩说:“人家都不远千里跑来咱屋门外敲门了,你们说他想做什么?我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放他进来,先和他聊聊天;要么不放他进来,和他隔着屋门互扔砖头,不管怎样两边都会被砸到头。”
夏潋、兵部尚书和其他臣子:“…………”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比喻。
宁诩继续在纸上画画,一边还道:“但是咱们屋子里只有五千个人往外面扔砖头,但段晏有四十万……姑且当他是四十万吧,出手砸我们的头,目前来看显然是我们更吃亏些。”
有臣子欲言又止,但宁诩眼尖地瞧见了,说:“你想讲,我们也可以凑齐五六万兵力,与他拼死抵抗对吗?”
“臣是这样想。”
“但你觉得燕国探子难道是吃素的吗?”宁诩指了指御书房角落的几个木箱,忿忿道:“朕爱吃辣椒酱都被对面知道了,你大规模调配兵力,段晏就不会知晓?”
“若他们在我们集结完军队之前有所动作——”宁诩在纸上画了个叉,叹气:“雁城必破,而这场仗一旦打起来,就不是谁能单方面结束的了。”
战火蔓延后,率先苦的不是这皇宫中的哪一个人,而是边境上千千万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
曾经与燕国的那场战争刚刚结束了还没有半年,又开始打,还让不让人活了?
“可是陛下,”又有臣子迟疑道:“您真要请那燕国新帝到宫中来‘聊聊天’?他要是对您——”
万一燕国的人对陛下不利,侍卫拦不住怎么办?
这风险太大了!
宁诩沉吟半晌,出声:“朕不会真的见他。”
“请他们来到我大昭国境内,不等于要请他们进入京城。”
“陛下的意思是……”
“朕允许燕国的少许兵力入境,等到他们放松警惕之时,再冒险行瓮中捉鳖一举。”宁诩袍袖下的手微微攥紧,缓缓道:“成败就在此一役。”
这样的办法,是对百姓影响最小,而对宁诩自己风险最大的做法。
万一成功了,他便挟持段晏,两国再签和平协议,并命燕国退兵。
万一失败……段晏轻而易举地就能领军入京城,夺得昭国皇位。
——那个时候,段晏会对他做什么?
等其他人都离开御书房后,宁诩揉了揉太阳穴,问:“小青,朕是不是很懦弱?”
夏潋一双温柔的眼眸看着他,轻声说:“陛下,事关天下,没有懦弱与不懦弱,只有后世史书评判的对或者错。”
说完后,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道:“陛下此举,虽护住了边城士兵百姓,但史官书写时,却未必能有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