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借势(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萧巳不为所动:“闲时无聊,打发光阴。”

“哦”月芽闷闷地应了一声,身子在他臂弯里咕蛹了两下,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

“每日家欢欢喜喜的没什么心事,如今八月未到,就开始叹气悲秋了?”萧巳调侃道。

月芽锤了一下他的肩膀:“还不都是为着你那八十两银子的事!”

萧巳这才放下手中书:“就这么为难?”

月芽还是叹气:“我早就说过的,芙蓉坊是几十年的老字号,太太小姐们都只认他家的胭脂,我做的东西再好,别人不知道,也没人愿意来试,长久以往,生意定然是做不下去的。”

萧巳听来点了点头,略思索片刻,又问她:“做生意,尤其是在这等讲究身份、品味的行业立足,确实光有好东西是不够的。你可曾想过,为何芙蓉坊能屹立不倒?”

月芽回答:“那自然是其本身品质不错,加上时间久了,口碑相传,还有……当地的达官贵人们也爱用,其他人自然也跟着用了。”

萧巳点出她话中关键:“是这个理,这叫借势。借的是时间的势、借的是权贵的势、借的是众人趋之若鹜的势,我们新店开业,短时间内自然无法与这些势头相较,但也并非没有破局之法。”

月芽双眸微亮:“你有法子?”

萧巳点了点她的额头:“不许不劳而获,我讲几个故事,你品一品其中道理。”

“战国时有个著名的商人叫白圭,他总结了一套经商之术,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叫: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意思是说我的志趣、见地与旁人不同。”

“但这个光说不行,他要让旁人信服他的独特。于是他常自比历史名臣,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吕尚即为大家熟知一些的姜太公姜子牙,三国孙吴与商鞅变法的典故想必你也有听过。你看,白圭借历史伟人的智慧和成功来为自己的商业能力背书,暗示自己同样高明,就是他打开市场的第一步。”

萧巳低头看了看她,见她听得专注,又道:“同样道理的就说长安的何家铺,专做精巧首饰,他祖上发家是因曾在宫中为匠,有一套独特的点翠工艺,深得当时一位极受宠的贵妃喜爱,因此成了金字招牌,虽然这故事如今无从考证真假,但不妨碍民众去买他家的首饰,不只买手艺,更是买一份沾染过皇家的贵气。”

“又比如说蜀中一家张记绸缎庄,常以’文君故里’自居,店内陈设处处透露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典故韵味,客人到店,不仅卖绸缎,更仿佛置身那段才子佳人、浪漫不羁的爱情故事之中,店家甚至推出名为‘文君锦’、‘相如缎’的特色产品,吸引文人墨客、闺阁小姐争相购买,附庸风雅。”

花脸猫抖了抖耳朵,似是被人搅扰了好梦,萧巳略略停顿,等月芽慢慢吸收领悟。

半晌,再提问:“说了这许多,你听出些什么没有?”

月芽皱着眉头,缓缓道:“你是说他们在借那些早已深入人心,被广泛认可或向往的名望、故事、象征,来抬高自身身价,取得顾客的信任,这样就能在同行中开辟一条人无我有的蹊径了,也就是你说的借势。”

她忽然想到什么,猛一掐萧巳手臂,扬眉道:“就像镇上开的保清堂药铺,掌柜的姓孙,就总说自己是药王孙思邈的后代,还在店内悬挂药王画像,但其实根本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不是药王的后人!”

看她顿悟,萧巳心中亦有为师之欣慰感慨。

果然是狡黠如狐,她都已经学会抢答了。

“那放在你的胭脂铺子来说,又该怎样借势呢?”

月芽眼中都是亮晶晶的光芒,握住他的手,兴奋地晃着:“我知道!杨贵妃的太真红、武皇的神仙玉女粉、还有西施的沉香水……对!我这就去查查典籍,我也要给我的胭脂借势!”

狐狸一骨碌地跳下藤椅,虎急急地蹬了鞋子,还不忘回头香一口她的好先生。

“阿巳真棒!”

响亮的“吧唧”一声,给萧巳留下一道又香又热的吻痕。

却是急不来,前头传来清脆的铃铛声。

以为是有客人来了,月芽忙去推开虚掩的铺门。

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抬手略遮了一下,却见是一辆青绸马车停在门前,装饰素雅,却难掩贵气。

车帘打起,有一女子倾身而出,周身打扮,更叫人眼前一亮。

只见她穿着一身雨过天青色的绫罗,料子细腻光滑,剪裁合度,勾勒出细瘦的高腰,衬出几分挺拔秀雅之气。

发上宝髻亦整整齐齐,斜插碧莹玉簪,簪上雕成小朵花苞,再无其他珠宝,却流露出一种洗尽铅华的典雅。

月芽愣神的片刻,她走上前来握住自己的手,脸上满是温婉笑意。

“月姑娘,近来可好?”

月芽惊讶地张了张嘴:“是杜鹃姐姐?”

杜鹃笑着点了点头,往日眉宇间总有挥之不去的哀愁,如今已被从容所取代。

她身后忽地探出一个双髻垂丝,作小丫鬟打扮的少女。

正是穿着干净得体的窄袖衫裙,脸颊圆润许多,透着好气色的兰香。

她笑着说:“月姐姐,我家姐姐如今可不叫杜鹃了,是叶姝,长安叶家的二小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