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颁奖二(第3页)
>它长成你牵我走路时的手掌,
>弯成妈妈藏在药盒底下的微笑,
>碎成无数个夜晚,
>有人为我点亮的灯。”
歌曲上线48小时,播放量突破八百万。盲校老师们反馈,许多视障学生开始主动要求学习乐理和创作。一位家长含泪留言:“原来我女儿不是沉默,她是在等属于她的语言。”
李冉没有公开评价,只是在朋友圈转发时写了一句:“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冬至那天,他们再次齐聚排练厅。
窗外飘着细雪,屋内暖气充足,空气中浮动着咖啡与松木的气息。六个人围着一张圆桌,桌上摆着六份盲文乐谱??那是他们共同创作的新作品,暂定名《同行Ⅱ:回声》。
这不是一场演出预告,而是一次内部试奏。
当林晚晴的左手按下第一个和弦,小宇的口琴随即呼应,如同晨雾中响起的第一声鸟鸣;阿依古丽的热瓦普拨出一段悠远的引子,像远方山脉的轮廓浮现;姜小虎赤脚踩在地板上,用脚步打出节拍,身体微微晃动,似风拂草原;阿木的鼓点沉稳进入,不疾不徐,如时间本身在行走;李冉的小提琴最后加入,不再是引领者,而是融入者,像一条河流汇入更大的水域。
整首曲子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它像一次漫长的对话,关于失去,关于陪伴,关于如何在黑暗中彼此辨认。
演奏结束,无人言语。
良久,林晚晴轻声问:“你觉得……外婆会喜欢吗?”
李冉握住她的手:“她一直在听。而且我知道,她一定会说??‘这才像个家的样子’。”
新年钟声敲响前夜,国家大剧院发来邀请函:《同行Ⅱ:回声》将于元宵节当晚进行全球直播首演,并提议增设“特别环节”??由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过云端合唱团形式参与终章演唱。
李冉回了一封邮件,只有一句话:“可以,但请删掉‘特别’二字。他们不是点缀,是主体。”
对方很快回复:“明白。已修改为‘主体合作’。”
那一刻,她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的灯火,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时接受采访的画面。记者问:“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那时的她回答:“站在金色大厅演奏自己的作品。”
如今梦已实现。
可她知道,真正的梦想才刚刚开始。
因为她终于明白,音乐从来不只是技巧的堆叠,也不是荣耀的加冕。它是弱者之间的耳语,是孤独者的共鸣箱,是当全世界都说“你不该在这里”时,依然有人愿意为你留一盏灯,陪你走完最后一段路。
而她要做那个点灯的人。
不止为自己,也为所有仍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灵魂。
雪停了。
东方泛起微光。
新的一天,正缓缓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