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7章我最大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不怕疼。”母亲眼眶红了,“明明伤得深,却总想先把别人扶起来。”

李冉低头继续操作电脑,语气平静:“我不是在扶他们。是我们彼此撑着。”

母亲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一封信:“这是外婆临终前写的,嘱咐我十年后再交给你。可我现在……不敢再等了。”

李冉接过信封,手指微微发颤。牛皮纸泛黄,背面有一行娟秀小字:“给冉冉,当你真正懂得原谅的时候。”

她没有当场拆开。

而是将它放进琴盒夹层,像藏起一块尚未愈合的伤疤。

一周后,《雪莲》全曲混音完成。母带交付前夕,央视打来电话,邀请“星火五人组”参加年度文化人物盛典,并现场演奏《光之隙》。

消息一出,舆论再度沸腾。

支持者称其为“平民艺术的胜利”,反对派则冷笑:“一群靠悲情博关注的孩子,也配站上国家级舞台?”

更恶劣的是,有人匿名爆料,称林晚晴曾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质疑她是否具备公开演出资格;还有自媒体发布所谓“内部录音”,剪辑拼接李冉训斥队员的片段,标题赫然写着《天才少女背后的PUA操控》。

李冉看到这些内容时,正陪着林晚晴做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师温和地说:“晚晴,你要记住,别人怎么说你,不代表你是谁。”

女孩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可是……我不想给大家拖后腿……如果我没病就好了……”

李冉握住她的手:“你知道吗?你第一次完整弹完《微光》那天,我哭了。不是因为感动,是因为震撼。你让我明白,有些声音,只有穿过黑暗的人才能听见。你的‘病’,也是你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让我们的音乐有了温度。”

林晚晴抬起头,眼中泪光闪动。

当天夜里,李冉再次登上微博。

这一次,她发了一段十分钟的视频。

画面中,是过去三个月的真实记录:阿依古丽教弟弟识谱,小宇在地铁通道为流浪歌手伴奏,阿木在暴雨中坚持练习鼓点,姜小虎带着社区孩子跳街舞,林晚晴在深夜独自摸索盲文谱纸……

最后镜头转向李冉自己,坐在老公园的樱花树下,拉着一段未命名的新曲。

【他们不是完美的天才,

他们是被世界忽略过的普通人。

但他们选择了相信音乐,

就像音乐选择了我一样。

我不需要你们鼓掌,

只求你们别用恶意,

杀死一个孩子刚燃起的光。】

视频末尾,她轻声说:“下周盛典,我们会去。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让所有躲在角落里的孩子知道??

你们也可以站在台上,大声说:我在。”

视频发布三小时,播放量破千万。

#请允许孩子犯错##星火值得被温柔对待#相继登上热搜。

连一向严肃的《人民日报》都刊发短评:“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能否给每一个微弱的声音以尊严。”

盛典当晚,国家体育馆座无虚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