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5章我最大一(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只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幸运在于,当我第一次拿起琴时,有人愿意陪我练到凌晨;当我写不出旋律时,有人告诉我‘慢一点也没关系’;当我被人嘲笑年纪太小,有人站出来说‘让她试试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观众席。

“而在世界的许多角落,还有无数和我一样的孩子,他们有才华,有热情,却没有机会。他们父母可能不理解,老师可能忽视,社会可能冷漠。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个机会??一次被听见的机会。”

会场响起零星掌声,随即蔓延成一片。

“所以今天,我不想谈技术,也不想谈成就。我想谈谈‘允许’。”她举起手中的白纸,“允许一个孩子热爱不该爱的东西,允许她失败,允许她说‘我不服’,允许她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音乐不该是精英的专利,艺术也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它应该是自由的呼吸,是每个灵魂都能发出的声音。”

她停顿片刻,轻声道:“谢谢你们听我说这些。也许我不够资格站在这里,但我知道,总得有人先开口,才能让后来者走得更容易一点。”

掌声轰然炸响,经久不息。

后台,张友靠在墙边,眼眶发红。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这样的方式为女儿骄傲??不是因为她获奖,不是因为她成名,而是因为她选择了**为别人发声**。

当天晚上,社交媒体再次被刷屏。#十四岁少女震撼音乐论坛#登上热搜榜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转发演讲视频,并留言:“这才是未来教育应有的模样。”

而远在美国的母亲,在看完直播后做了一个决定:回国。

她订了机票,退掉了工作,收拾好行李,只留下一封信给同事:【我要去见我的女儿。哪怕她不愿原谅我,我也必须亲口说一句:对不起,我错过了你的人生。】

与此同时,陈砚舟启动了“星火计划”招募流程。消息一经公布,全国各地超过两千名青少年提交申请视频。其中有盲童用口琴吹奏自创旋律,有山区留守儿童用手鼓击打出动人节奏,还有一个十二岁的维吾尔族女孩,用热瓦普弹奏了一首融合民族调式与现代和声的作品,惊艳四座。

李冉亲自参与初筛,连续三天熬夜审片。当看到那个维吾尔族女孩的演奏时,她忍不住落泪。

“她比我勇敢。”她对张友说,“她在没有老师、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出了复调思维。”

“那你打算怎么办?”张友问。

“我要去找她。”李冉擦掉眼泪,“我要带她来北京,参加排练,录专辑,站上舞台。如果这个世界还不愿给她机会,那就由我亲手打开一扇门。”

一个月后,李冉带领一支由九名不同背景青少年组成的“星火乐队”,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非公开内部展演。曲目包括改编版《启程》、原创交响小品《光之隙》,以及那名维吾尔族女孩创作的《雪莲》。

演出结束时,陈砚舟起立鼓掌,久久未停。

“这不是一场表演。”他对全场嘉宾说,“这是一次宣告:新一代的声音,已经到来。”

而在这片喧嚣之外,某个安静的午后,李冉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信纸泛黄,字迹娟秀:

【冉冉:

我是外婆。你外公去世前最后一句话是:“告诉慧慧,我后悔了。”

这些年,我坐在轮椅上看你每一次演出,每次都想着,要是你妈妈还在,该有多好。

她当年不是不爱音乐,而是太爱了,爱到不敢赌。

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勇气,不是坚持梦想,而是在破碎之后,仍有信心重新开始。

如果你愿意,我想见你一面。就在你母亲最爱的那棵樱花树下。

??一个等了一辈子道歉的老太太】

李冉捏着信纸,久久伫立。

窗外春风拂过,樱花纷飞如雨。

她终于明白,重生的意义,不只是向前奔跑,更是回头牵起那些曾跌倒在时光里的人,一同走向春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