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利人和天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句“人间正神”,轻飘飘落在空寂的听鹤殿里,像雨点砸进一泓古潭。

殿角铜炉里,上好的檀香烧着,青烟一丝丝一缕缕,缠绕着梁柱。

姜明便在那青烟后头,不咸不淡地颔首,算是应下了这桩在旁人听来石破天惊的念想。

玄月真人的清眸终于没能维持古井无波,微微动了几分涟漪。

她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神情已敛去所有波澜,比方才更郑重几分。

“姜居士,贫道知你心切,只是此路……难于登天。”

她缓缓道,语声不徐不疾,却将其中关节剖得清清楚楚:

“敕封正神,非是戏言。先得有万民自愿信奉,香火愿力自成潮涌,此为‘地利’,是根基。”

“再者,须我道门清议,察其德,观其功,若果真泽被一方,方可联名上书,达于天听。此为‘人和’,是名分。”

她说到此处,话音微顿,目光落在姜明那双平静得过分的眼眸上,添了三分凝重如山的味道。

“最后,亦是最难的两桩。一为当今天子御笔亲书,金口玉言,颁下人间诏令。二为九天之上,冥冥之中,得玉皇法旨,天道允准。此二者,方为‘天时’。”

“四者缺一,皆是镜花水月,枉费心神。”

一席话说完,殿中那缕檀香仿佛也凝住了。

姜明听完,面上依旧不见波澜,甚至还闲适地抬眼,看了看殿外那棵不知名的老树。

“家弟姜亮,在陇西也算有些薄名,并非无根浮萍。来此之前,我已在长安略作布置,民心地利,想来无有大碍。

他收回目光,语气平淡:“今日来贵宝地,便是为问一句,天师府这‘人和’,肯不肯借我一用?”

话说得轻轻巧巧,却让玄月真人身后的几位道长,眉心都微微一跳。

玄月真人目光在几位同门脸上一掠而过,无声地探询,又无声地收回。

她垂下眼帘,看着自己袖口的云纹,沉吟道:

“天师府代天行化,举荐正神,是分内事,也是千钧担。若所举非人,功败垂成,折损的是天师府千年的声誉,由不得我等不慎。”

话锋至此,却又微微一缓,如春风解冻,添了些人情味道:

“但姜校尉于我等有活命之恩,此番更是为国舍身,于情于理,我等自当联名,叩请天师定夺。”

“只是……那两桩通天彻地的‘天时’,居士心中可有章程?也好让我等一并禀明,让天师心中有个计较。”

这番话,已是松了天大的口子。

姜明那一直挺得笔直的背,似乎也因此松泛了些许。

他起身,对着众人深深一揖,声气依旧不疾不徐:“多谢诸位道长成全。”

待直起身,他却忽然笑了笑:

“敕封正神,名义上要玉皇敕令。可玉皇他老人家高坐凌霄,心里揣着的是三界万方,哪有闲工夫为凡间一尊小神多费心思?”

“说到底,不过是天庭考功司循着规矩,走一道文书过场。只要文书递过去,同僚上神没谁跳出来说个‘不’字,这事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像是在说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

“来鹤鸣山之前,我已跟长安城隍庙里的几位,算是递过话了。想来,他们不会为难我家小弟。”

话音落下,满殿寂然,连那缕青烟都仿佛断了。

玄月真人的手在袖中微微一攥。

这等天宫规程,便是天师府的典籍,也只得寥寥数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