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反攻羌地阴损怪毒(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算算年纪,姜锋也快十六了,是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

姜亮在信中写得稳妥,说待战事彻底了结,便亲自去鹤鸣山走一趟,问清那女子的底细。

若家世清白,性情也端,便把这门亲事定下,也算为姜家添一喜。

这封信,便是为此特意写的,说是“先给爹娘透个气儿”。

柳秀莲看罢,信纸还未放下,眼已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嘴里颠来倒去,就剩一个“好”字。

念着念着,眼光便望向院门,仿佛那个还未谋面的孙媳妇,已笑盈盈地立在了那儿。

儿孙渐次安稳,个个有了出息、有了着落,比什么都叫她欢喜。

姜义端着茶盏,看她那副模样,嘴角也噙着笑,神色却淡。

这小子,人家的根底还没摸清,就想着把亲事定下,还是那股少年气。

西海龙宫……

他心头掠过这四个字,端茶的手微微一顿。

这门亲,怕是没信里写的那么好结。

不过,他偏头看了看身旁的婆娘,还在拿帕子偷偷抹着眼角笑,嘴里念叨着“孙媳妇”“好日子”。

再望向院里,那俩小的正追着一只花蝴蝶满地打滚,笑声跟黄豆撒了一地似的。

话滚到嘴边,又让他自个儿咽了回去。

人生在世,痛快日子能有几回?

何必非要此刻,当头浇一盆冷水。

他便放下茶盏,只笑着说,晚上加两个硬菜,权当提前贺喜。

待到饭菜上桌,姜义亲手给俩小的碗里各夹了块油亮的红烧肉,语气里带着几分打趣,又透着一股郑重:

“你们的爹爹呀,快要回来看你们了。”

话音未落,两个小家伙便“哇”地欢叫起来,嘴角还沾着酱汁,笑声和着院外的蝉鸣,热热闹闹地在小院里炸开。

旧年的阴霾,仿佛也被这清脆的笑声,吹散了大半。

那之后的些时日,反攻羌地的风声,隔三岔五便飘回来些,比春风还暖人心。

信使的马蹄声,成了村里最动听的曲儿。

今日说官军拔了哪处寨子,明日又传“陇西一棍”如何在阵前使得一手出神入化的棍法,把个羌人悍将生生打得滚下马来,头破血流,死不瞑目。

这些事迹,经了茶棚酒肆里说书先生的嘴一润色,便活了过来。

叫人听得血脉贲张,浑身发痒,恨不能立刻扛把锄头就上阵杀敌去。

姜家那道老门槛,因此便倒了霉,硬是被踩出了包浆,来往的乡邻快要将它踩平了去。

上门贺喜的,个个眉开眼笑,说话唾沫星子四溅,仿佛那军功章,自家也分了半块。

也有那脑子活泛的,带着自家刚学了几下拳脚的半大小子,腆着脸来求姜义。

看能否托个话,让姜亮那孩子在军中提携一二,也好博个出身。

姜义听了,也不戳破,只笑着倒杯热茶递过去,嘴里打着哈哈,将话头轻轻巧巧地拨到了一边去。

也就在这般热闹当口,一辆罩着青布幔子的马车,从村口辘辘而来,把满地闲话碾了个干净。

车辙压得深,轮圈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点,显是一路风尘,不曾停歇。

帘子掀起,一只靴尖先探出来,紧接着落地的,竟是李云逸。

这位李家家主,素来是个面带三分笑意、万事从容的人物。

可今日,他脸色沉得像是冬日里的井水,连那身簇新的绸袍子,也压不住一身的仆仆风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