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反攻羌地阴损怪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再加上这几年家中攒下的底子,药膳灵米日日不缺,院中灵气也充裕。

论起筋骨进境,比起他们那两位兄长当年,可是快了不止一筹。

而在这般教人心神浮沉的日子里,李家偶尔递来的一纸信笺,便如浓雾里透进一星灯火。

李家的消息,总归要比市井流言实在些,字里行间,少了几分添油加醋的江湖气。

信上说,凉州战局依旧胶着,沙场风声未歇。

但姜亮在军中,倒是愈战愈起。

或在戈壁寻着了羌人老巢,或在人堆里挑下个悍将头颅,都是实打实的章程,换得军中一个个往上写。

于是乎,每逢李家的马车踏入村口,姜家院里头便像是早早过了个年。

日子便这么被一封封信牵着,时紧时松。

一会儿想着人建功立业去了,一会儿又怕他风头太盛、撞上刀口。

春去秋来,院里那棵老槐树,叶子绿了又黄,风一吹,便是一阵沙沙的响动,像是在数着光阴。

数着数着,便又是一年有余。

西北的风,到了这节令,脾气也跟着松了几分。

不再一味地裹沙带尘,反倒带了点事了拢头的凉意,收收拢拢,教人心里也跟着静了些。

李家递来的信,也越发喜人。

说是官军节节推进,羌人匈奴被撵得满地跑。

那曾遮天蔽日的狼烟,如今只敢躲在哪个犄角旮旯的山谷里,偷偷冒上两缕,

战势渐明,“陇西一棍”的名头也响得发亮,随着一封封捷报,从边关传回洛阳,又从洛阳传遍四野。

如今可不止长安洛阳在说。

便是两山集那卖大碗茶的棚子底下,也有胡子花白的老汉拍着桌子,唾沫横飞地讲着“陇西一棍”的英勇。

看这光景,一切都在往好里走。

院里那两个小家伙,姜钦、姜锦,也快满八岁了。

水磨功夫下,骨架拔起来了些,已然精满气足,只差心境上那点火候。

这事急不得,但也难不倒。

有刘家丹药温养着,有老屋后那片幻草静着心,再磨上些时日,心火自能熄个干净。

便在这当口,姜家盼了许久的信,终于落在了门口的青石阶上。

这一回,是姜亮从凉州城里发来的。

纸张干净,字迹也沉稳了许多,再无旧时仓促,墨迹里都透着一股沙场上磨出来的静气。

信上说,发羌诸部已尽数拔去,边境算是暂得清宁。

只那烧当部,前脚称臣叩首,后脚就翻脸不认人。

这回朝廷动了真格,怕是要趁着战势未冷,一鼓作气把那瘤子挖净,省得来年又长出苗来。

只要这仗能顺,凉州该有几年的太平光景。

这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最教柳秀莲上心的,却是信末提的一桩闲事。

姜亮说,他前些日子与一位随军的天师道高功叙旧,竟听到了大儿姜锋的风声。

说那小子在鹤鸣山修道,倒也不只埋头炼气,这些年在山上,竟有了心仪之人。

两情相悦,山中人尽皆知,连守丹房的老道都晓得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