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第11页)
“对!对!咱们都该叫家人,来着西关看一看,什么样是人该过的日子!什么样是每天都有奔头的日子!”
每个工坊或者工坊集中的园区,都设的有专为工匠们开设的通信处。
这样的信件多了,园区的管事便将此事一级级报了上去。
西关候府。
杜晖手中执了这半旬的议事奏报,同刘子晔汇报。
“秦峰所率大周朝各残部,已于本月,仍然按照此前的路线规划,悉数出离西关境域。剩下的,就是那些还未露头干净的散兵游民了。我担心,一旦到了深冬,这些到了穷途末路的人,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径出来,伤己伤民。”
刘子晔听了问:“咱们的工坊园区,已招纳人有多少?”
杜晖当即回道:“王刺史主责的西关两城十三郡流民登记收容所,共计登记在册的有三千余人,咱们府上的王秩正协同刺史府共同处置流民安置。已经到了咱们各地工坊园区的招纳为工的又有四千余名,待招纳只临时安置的一千余名,伤残老弱近千名。还有靳结带着夏武正在操练的散兵士卒近三千名。总计在册的有一万又三千余人数。”
刘子晔咋舌。
这还真不少,一口气快赶上西关郡全郡郡民的小半之数了。
西关郡上下按人户来计,这三年来已超万户。一户常有三五口,甚至七八口之多。
骤然之间多出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出来,若非她这几年的经营储备,怕也难以吃得消。
不过,即使再来更多的人,于刘子晔而言,在这个当口也仍然吃的下。
甚至可以说,她恰好极其的需要。
这一次系统的升级,解锁了全新的军事基建版块,原有的那些主为民事的工坊,是刘子晔认为的民生的根本,断断不能可能从中抽调人手过去做军事基建。
她需要大量的新的人力,需要专业对口的工匠。
这些从战场当中流散而出的役夫、役兵恰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对杜晖道:“继续叫咱们的人,在西关郡两城十三郡外围,以及主要道路、主要渔猎产区张贴西关候府的招工令。这批人,有多少,咱们西关候府就收多少。哪怕这个冬天安置不过*来,我西关候府就是白养他们一冬,也不要叫他们流散冻亡山谷,又或者生出抢掠之乱来!”
杜晖闻言,当即精神一阵。
“好!杜某也正有此意。我西关郡地广千里,若在数年之前,尚有过多人力难以胜天之时,然则,到了今天,咱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该是充实户口广纳四方贤良与百姓之时了!”
杜晖讲的这一层,刘子晔也是赞同的。
当即道:“先生所率甚是。关于那些靳劼正在操练的散兵,先生还有何意见?”
杜晖听刘子晔问,回道:“臣虽未亲至靳卫长等操练新兵的校场,然就此事,靳卫长曾与杜某共议。我与靳卫长皆认为,这些世家为兵的散兵,最大问题不在是否知兵事,而在骄奢狂妄的作风之上。靳卫长提了他的训兵方法,杜某也深以为然。”
刘子晔听了以后问:“所以这训兵之策,皆是靳劼一人策定的吗?”
“正是。杜某不过在些细枝末节上略作参详,此功在靳卫长,杜某必不能掠美!”
刘子晔颔首:“那好。”
“关于这些流民散兵的安置,还有一事。小侯爷你看。”
杜晖说着,递给刘子晔一份简薄的纸页。
“这是我西关候府各地工坊园区递交的,自半月前始,各地不少新招纳的工匠提出,要往家乡寄信,将他们的家人接来西关团聚安置。”
这倒是有些出乎刘子晔意料:“可他们自己是流民与散兵也便罢了,他们的家人私自往来西关,可是要冒着在家乡逃籍的风险的。”
“正是如此。”
杜晖赞同道:“不过咱们各地的管事说,他们宁可家人来此地为一黑户,也好过在家乡做一个牛马畜生般受人压榨驱策的编户。”
刘子晔闻言,眉峰猛然挑动。
“他们竟愿如此?”
虽然她知道自己开出的招工条件,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俱备压倒性竞争力的。却也万万想不到,竟然能够影响到此等程度。
使得这些流民散兵,愿意让自己的家人不远千里来奔,甚至抛却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周朝编户民的身份。
她微微垂眸思索片刻,又再次抬首,眸中带光看着杜晖:“接!凡是愿意来我西关的,叫王彦朋以西关郡刺史府的名义,一一给予交通旅费的资助。待这些人举家入境之后,由王彦朋为他们落实西关郡落户!他们愿意倾家而来,那么本侯爷就断不能叫他们当真成了不可见天日的黑户!适龄幼童皆可无偿安排入学,居住满一年以上且于境内经营做工者,便可享受同咱们西关郡郡民一般的医疗和教育等同的待遇!”
“还有,后续招纳到的新工,分出一半来,用于建造集中的新居所。这个建筑项目就叫‘西关公租房’,但凡是在我西关为工的,皆可以三成的市价,租赁居所用以自住或者安置家人。”
“再往后,还有建‘经济适用房’,使那些有余力的外郡移民可以购置属于自己的永久住宅,长久的在我西关安居乐业!”
刘子晔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直听的杜晖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