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别傻了策论哪有标准答案啊(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朕每览章奏,未尝不扼腕长叹。太仓之粟已罄,闾阎之困日笃,此非独朕之忧,实系江山社稷存亡之秋也。

夫欲靖边患,必练精兵;欲练精兵,必资粮饷。然饷出于赋,赋取于民,此古今不易之理。今陕地雪灾甫。。。

###决战前夕

随着皇太极的军队逐渐逼近通州,卢象升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他迅速调集了所有可用的兵力,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而,面对满洲军队的强大攻势,卢象升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关乎大明的安危,更可能决定整个国家的命运。

“将军,敌军已经接近我们的防线,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发起攻击?”副将李成基焦急地问道。

卢象升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说道:“不,我们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长途奔袭必然疲惫不堪。一旦他们进入我们的埋伏圈,就是我们反击的最佳机会。”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在紫禁城内密切关注着前线的局势。他日夜守在地图前,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讨对策。尽管朝堂上的纷争依然激烈,但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大部分大臣还是暂时放下了彼此间的矛盾,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

“陛下,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敌军主力正在向通州推进,而另一支小股部队则试图绕道袭击京城。”内阁首辅周延儒神色凝重地汇报。

崇祯皱眉沉思片刻,随即下令:“立即加强京城的防御工事,同时派遣精锐部队增援通州。朕相信卢象升能够守住阵地,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海上风云

就在北方战火连天之际,郑芝龙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荷兰人对他的海上贸易进行了全面封锁,并不断派出战舰进行骚扰。为了应对这一危机,郑芝龙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

“大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商船队将无法正常运作。建议您考虑直接与荷兰开战!”一名手下愤愤不平地提议。

郑芝龙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转而寻求其他盟友的支持。”

于是,郑芝龙派人秘密联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驻华使节,希望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施压荷兰,迫使对方放松对大明的经济制裁。与此同时,他还命令舰队调整航线,避开荷兰控制的海域,确保货物能够顺利运抵目的地。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似乎收效甚微。荷兰方面不仅没有退让,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大了封锁范围。这让郑芝龙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必须维护大明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因为个人恩怨而导致更大的国际争端。

最终,郑芝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率领一支舰队前往马六甲海峡,与荷兰舰队展开正面交锋。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世人证明大明的实力,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

“诸位兄弟,今日一战关系重大。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么大明的海上贸易将彻底崩溃;但如果我们胜利了,那么我们将迎来新的机遇!”郑芝龙站在旗舰甲板上,慷慨激昂地鼓舞士气。

###外交博弈

远在欧洲的徐光启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荷兰方面的强硬态度,原本进展顺利的谈判突然陷入僵局。徐光启深知,如果不能及时达成协议,那么大明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徐大人,我们愿意提供武器和技术支持,但前提条件是你们必须允许我们在东亚沿海建立专属贸易港口。”荷兰使者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场。

徐光启眉头紧锁,思索良久后反问道:“如果我答应了这个要求,那么贵国是否会进一步干涉我国内政?”

荷兰使者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当然不会。我们只是希望保障自身的商业利益而已。”

徐光启冷哼一声,直言道:“贵国此举无异于割让领土,损害我国主权。这样的条款,我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见谈判再度破裂,荷兰使者满脸怒容地离开了会场。然而,徐光启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迅速转向葡萄牙和西班牙,试图通过多边合作来弥补损失。

“尊敬的葡萄牙大使阁下,我知道贵国一直致力于拓展东方市场。如果我们可以联手对抗荷兰的垄断行为,那么双方都将从中受益匪浅。”徐光启语气诚恳地说道。

经过一番艰苦的磋商,葡萄牙方面终于同意向大明出售一批先进的火炮和战舰图纸。这一成果虽然不足以完全扭转局势,但却为大明的国防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民心所向

在京城之外,普通百姓的日子依旧艰难。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使得无数家庭流离失所,许多人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然而,在这种绝望的环境中,却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张三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因赋税过重而被迫背井离乡。然而,当他听说朝廷正在招募志愿者参与灾后重建时,毅然放弃了逃亡的念头,选择留下来帮助家乡恢复生产。

“大人,我们虽然贫穷,但总不能坐视不管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张三激动地对地方官员说道。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赈灾队伍。他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开垦荒地、修筑堤坝,并且自发组织起来照顾那些孤寡老人和儿童。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整个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

消息传到崇祯耳中,他深受感动。“朕看到了百姓的力量!只要我们能够善待他们,他们就一定会回报以忠诚和努力。”

于是,崇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类似的自救模式,并承诺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受灾地区的发展。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也为大明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的抉择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明的局势愈发紧张。卢象升在通州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满洲铁骑的冲击;郑芝龙在马六甲海峡与荷兰舰队殊死搏斗,誓要捍卫大明的尊严;徐光启则在欧洲游走各国之间,竭尽全力争取外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