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稳了稳了押中公务员考试大题了(第1页)
三月的最后一天,大军跨越四百里回到了北京城。朱由检在北郊劳军,根据各自的功劳当场宣布军职升迁、赏赐钱粮等物。骑兵把总周遇吉因枪挑北虏右翼大总官虎鲁克寨桑,军功最丰,晋升为千总。朱由检信守承诺,真的赏了。。。
###风云再起
随着夏季的到来,大明王朝的局势似乎有了一些转机。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而这场风暴将对大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部纷争加剧
朝堂之上,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尽管崇祯皇帝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新政,但保守派大臣们并未因此停止他们的反对行动。他们联合起来,试图通过弹劾和支持新政的大臣来削弱崇祯的改革力量。
“陛下,郑芝龙与欧洲列强勾结,其心难测!”一位年迈的东林党大臣在朝会上大声疾呼,“若放任不管,恐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崇祯眉头紧锁,他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对声音,但他并不打算退缩。“郑爱卿为国效力多年,功绩卓著,朕对他深信不疑。尔等莫要以偏见之词混淆视听。”
然而,这番话并未平息朝堂上的争论。相反,一些大臣开始质疑崇祯本人的决策能力。“陛下,我等并非针对郑大人,而是担忧新政可能导致国家根基动摇。请陛下三思!”
面对这些指责,崇祯内心虽有怒火,却依旧保持冷静。“诸位所言,朕自会斟酌。然今日之大明,已非昔日可比。若仍拘泥于旧制,岂非坐以待毙?朕意已决,诸位不必多言。”
尽管崇祯态度坚决,但朝堂上的分歧依然存在。一些大臣甚至秘密联络地方势力,试图通过舆论压力迫使崇祯改变政策。一时间,京城内外谣言四起,民心也开始出现动摇。
####满洲的新攻势
就在大明内部矛盾不断升级之际,满洲的皇太极也加紧了对大明的进攻准备。经过数月的休整和训练,他的军队已经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成功从朝鲜获取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支援,使他的后勤保障得到了显著改善。
“诸位将领听令,”皇太极站在军帐中,目光炯炯地看着周围的将领,“此次出征,我们必须速战速决。大明朝廷内乱不断,正是我们突破的好机会。”
为了确保胜利,皇太极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他命令一部分兵力佯攻山海关,吸引大明主力部队的注意;另一部分则绕道而行,直逼京师附近的重镇??通州。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派遣间谍潜入大明境内,散布谣言,企图瓦解大明军队的士气。这些谣言很快便传到了卢象升的耳中。
“将军,敌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一名副将急匆匆地跑到卢象升面前,神色紧张。
卢象升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敌人虽然狡猾,但我们早已有所防备。立即加强各处关隘的防御,并派人密切监视敌军动向。”
随后,卢象升亲自巡视前线阵地,鼓舞士兵们的斗志。“弟兄们,我们的身后就是大明的疆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海上贸易的危机
正当北方战云密布之时,郑芝龙的海上贸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部分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税收流失严重,使得朝廷对海上贸易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此外,一些欧洲列强也开始对大明的崛起感到不安,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限制郑芝龙舰队的活动范围。
“郑大人,荷兰人最近频繁派出战舰,在我们经常航行的海域进行巡逻,似乎有意挑起冲突。”一名手下向郑芝龙汇报情况。
郑芝龙沉思片刻,随即下令调整航线。“既然如此,我们就暂时避开那些敏感区域。同时,加快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谈判进程,争取更多盟友的支持。”
然而,郑芝龙的策略并未完全奏效。不久之后,一艘荷兰战舰在印度洋附近拦截了郑芝龙的一支商船队,并强行扣押了大量货物。这一事件引发了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陛下,荷兰人的行为太过分了!”郑芝龙愤怒地向崇祯禀报,“若不加以制裁,恐怕他们会得寸进尺。”
崇祯闻言,心中亦是愤懑不已。“郑爱卿勿忧,朕定当为你讨回公道。即刻命沿海水师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徐光启的外交努力
与此同时,徐光启在欧洲的外交工作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尽管他成功说服荷兰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支持,但对于其他条款,荷兰方面却始终坚持己见。
“徐大人,我们愿意帮助贵国提升军事实力,但必须确保我们在某些特定区域享有独占的贸易权。”荷兰使者语气强硬地说道。
徐光启皱了皱眉,他知道如果答应这个条件,将会对大明的主权造成损害。“这一点实在难以接受。还请贵方考虑一下两国长远合作的利益。”
谈判陷入僵局,徐光启不得不另寻他法。他转而加强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联系,试图通过多方博弈来争取更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