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5(第14页)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蒙受冤屈。
李暮歌等两人都说完,才缓缓开口:“以前的书稿既往不咎,此后注意即可。读书人若是连几个字都没法规避,那天下读书之人,如何规避律法条文之中的条条罪责?虽说不知者无罪,但若因不知便赦免其所犯之罪,朝廷律法还有什么威严可言?至于攻讦政敌一事,只需刑部好生审理,想必冤假错案会少许多,只怕有些人身上不干净,一查便似拔萝卜,连泥带土全出来了。”
李暮歌将两人的担心一一说明,她说得似乎很有道理。
但仔细一听,便能听出李暮歌的避重就轻,她拿以文字论罪和律法铁条相比,这两哪里能一样。
正常人正常生活,不作奸犯科并不难,可想要避开那些文字,就很难了。
还有被栽赃陷害一事,怎么能全都交给刑部好好审理呢?刑部还做不到将每一个案子都查得水落石出,清楚明白,平日里冤假错案就没断过,更不要说这种犯罪与不犯罪之间,区别很模糊的罪名。
李暮歌全篇只有最后一句话是真的,很多人不经查,一查便是拔萝卜,拔出来一大堆。
颜士玉和穆盈栀少见的默契了一把,此刻均是沉默不语,她们都意识到,李暮歌是一定要推行这个政策了,而她们压根没有本事阻止。
与其阻止殿下,不如在脑子里好好想想,之前究竟哪里得罪了殿下,大臣们哪里不让殿下省心了,让殿下想出个这么刁钻古怪的法子,整治大臣。
想不出来,因为仔细一想,能想出一箩筐可能会惹怒李暮歌的事情。
最后还是穆盈栀在这种事情上直觉更加敏锐,她锁定了一件事。
“殿下可是担心那些世家会阻止新粮种推广至各地?还是不满那些世家名下有太多隐户?”
穆盈栀此言一出,颜士玉立刻眼含不解地看向李暮歌。
她在心里想,应该不是这些事情吧?这些事情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怎么会突然招来李暮歌的厌恶。
颜士玉没想到,李暮歌冲穆盈栀点头了。
“所以,你们还要阻止此事吗?”
李暮歌点完头,语气平淡地问道。
从她的声音里,听不出她此刻内心的想法,更无人得知,她已经下定决心,无论是谁,只要敢护着世家大族,她都不会心慈手软。
是一时痛心换来日后百年的安稳,还是此刻心软,叫自己一辈子被那些人辖制,李暮歌心中有数。
颜士玉闻言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殿下此言说笑了,我等乃是殿下麾下,唯殿下马首是瞻,怎会阻止殿下心中所想,只是,若以文字论罪,开始容易,收尾难啊。”
过程必定是腥风血雨,很容易引来朝野动荡,西北今年叛乱的消息已经让人心不稳,再来个文字狱,被外族盯上就麻烦了。
颜士玉想到这儿,又劝说道:“殿下需得多多考虑,今年西北边境不稳,胡族觊觎中原已久,千万不能给他们染指中原的机会。”
文字狱能波及的人,大多数是读书人,以当官的为主,和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关系不大。
但外族攻入,受苦受难的可都是百姓,有钱有势的绝对早跑没影儿了。
“孤知你忠心,也知你心忧国家,若不到绝处,孤也不想行此法,只是比起其他法子,这是唯一一个能够改变现状的办法了。”
李暮歌不想她拥有土豆、红薯以及玉米等高产作物,还拥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后,依旧没法让大庄的百姓摆脱饥荒的阴影。
虽然现在红薯和玉米的影子都没有,只有几颗土豆落到了她手里,但是人得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那十几个主修农业的学子便是前车之鉴,得知他们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后,他们连长宁都走不出去!
而将知识教给世家,不光不能惠及万民,还会肥了世家的口袋,让世家有更多粮食,去外头买良民为奴,将其户籍隐去,避了国家的税,还将好好的人变成了为世家世代耕田的老黄牛。
颜士玉和穆盈栀不知道当前的局面究竟有多严峻,她们不知道土豆的事情,事实上,除了离开长宁,化名赵诗与重乐的覃韵诗与杨卿鱼外,世上无人知晓李暮歌手中有一个名为土豆的玩意。
连那个将土豆当做没味道的菜,偶然间将其带到长宁的番邦商人,都不知道一小箩筐土豆是被李暮歌买去了。
而帮李暮歌买土豆的翠玉,也不知道自己买回来的那一袋子灰突突的玩意,究竟有多么重要。
碰到土豆是李暮歌幸运,她不过是在某一个出宫的午后,在街上乱看的时候瞅了一眼,后来忙着处理凌家,李暮歌都快把土豆给忘了,是覃韵诗她们在望水县落脚后,李暮歌才将东西送过去的。
现在李暮歌只希望,望水县能尽快传来好消息,更希望那些掌握了种地知识的学子,能够尽快写出一本天下人都能看,能看懂的农书。
叫更多人照着农书上的法子,实验各地的土地,汇总实验资料,分清楚各地最适合种植什么作物,哪个时节种植最佳,实现科学种植。
她还得尽快让工匠烧出透明玻璃,想要推广科学,透明玻璃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不说其他,显微镜就必须用到玻璃。
开启微观世界,才能更好的发展生物、医学等领域,显微镜必不可少。
一不小心又想到了太久远的事情,李暮歌看着手边的圣旨,心里给自己下了一个期限,两年,这一场文字狱最多持续两年时间,两年之内究竟能收拾多少世家,将世家压制到什么地步,全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两年后,老登死,文字狱结束。
没人知道,在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午后,一场以文字为名的屠杀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