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治水县令余寻光(第2页)
尤显很清晰地感受到了余寻光愤怒的过程。就像一锅水从温热到沸腾,那种满涨的情绪,让他实在新鲜。
别看昨天尤显呜呜喳喳,其实他并没有真的生气。
他不会生气。
如今,他听到余寻光破口大骂:“好一个该死的蠢货。你脖子上的东西是用来光吸人气的?你看守粮仓,职责所在。如今这种光景你居然还敢疏忽懈怠!他们要,你就给,你怎么能给?这是吉清百姓上交的存粮,瞿家有什么资格私拿!你自知地位微小,无法抗衡,那你不会拖延,不会去找理由,不会等到本官来吗?你什么时候成瞿家人养的狗了!”
小吏似乎也少见县官气成这样,连忙求饶,“大人,小人该死,小人也不知道……”
“你不知道?你清楚得很!不过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罢!”余寻光指着他的手都在发抖,“这种时候,你吃里扒外,你也不怕冤魂缠身,提早了结了你这个晦气东西!”
余寻光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吓唬人才发火,他当即下令,“给我堵上他的嘴,剥了他的官服押入大牢,容后重罚。”
立马有捕快领命,一团破布塞进小吏嘴里。
余寻光又吩咐,“等人走了再动手,不可给百姓瞧见。”
处理了这人,余寻光重新去清点粮仓。他被只剩下一半的余粮气得胸口生疼,即刻带着手下马不停蹄地去找翟府。
尤显就这样在识海中看着余寻光跟翟相公以口头之言打得刀锋剑影,你推脱来,我推脱去。
他真是第一次涉及到这种话里有话。
余寻光第一次上翟府,吃了个闭门羹。他也不放弃,他已做足了两手准备。
当天下午他就去找了县城中的米粮面店。
他把瞿家取粮的事广而告之,也讲明自己已经向临县求助。
“按律,官不涉民事。可如今是大灾之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徐老板,您店里的账簿,本官收下了,这些米面放在您店中正常售卖,不得涨价,溢价。待得灾事平定,本官定会为您请功。”
没有余粮的百姓,他出粮救助,以人头给每户定量。此外若还吃不饱,大可以来粮店购买。
他控制物价,只为让更多的人能买上粮食。
尤显看得真真的。谷仓中的那些米粮余寻光半粒没贪,他亲自盯着,或是吩咐槐序监督,将其全部拿去煮赈灾粮。
为百姓能吃饱,他还特意令人煮得稠些。
尤显不知道余寻光的做法对与不对,他只认为这小子倒是个颇有手段的人物。
可事情并未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平稳发展。瞿家的粮没要回来,寄出去的信也没得到回音。在人心浮动下,他还被槐序告知,有村民夜潜偷粮。
这回,余寻光并没有像上回那样生气,尤显甚至感觉到他有些哀伤。
一大清早,那个偷粮的村民被绳索缚了双手,跪在县衙前,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余寻光就这样穿戴好官服官帽,从县衙中走出来。
“大人!”见他出来,下方“小贼”立马抬头喊冤,“您是知道小的家里情形的,小的一家老小十来口人,实在是不够吃啊。”
“那也不能偷粮!”槐序在旁怒喝:“大人为你们得罪了多少人,他有多久没睡过整觉,你们知道吗?现在全县的情况本就复杂,你猪油蒙了心敢来偷粮?”
这人不听,只望着余寻光叠声哀求,叩头求饶,“大人,小人知错了,大人饶了我吧,小人再也不敢了。您,您还说过会教我的儿子读书写字的。”
余寻光望着他,淡漠道:“我会教他的,你家中的其他人我也会安置好。”
偷粮者抬起头,似乎是想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满脸不敢置信。
“你别怪我。”余寻光说罢,握紧了拳。
他抬头,朗声对着在场所有百姓道:“今日,李四妄图偷粮,人赃并获。今时不同往日,他偷的是全城百姓的命,坏了本官近日才定下的规矩。”
出了翟家那档子事后,余寻光及时做出应对。他不仅处理了小吏,还给全县的人通报了新规矩。
乱世之中得用重法。法不严,无以立。
余寻光想象不到自己是用什么心情说出下面的话:“李四偷盗,判斩首,立即执行。”
在百姓一阵哗然时,他又冷声道:“若还有偷粮者,照斩不误。”
尤显在此刻又明白,余寻光对所有人是不一样的。
为了更多人能活,他做出了让少数人去死的选择。
或许昨日之前余寻光还跟李四多有交流。他可能去过他家,在他家吃过饭,盛赞过他家饭菜的香甜。他或许还抱过他的儿子,和他谈笑,和他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