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种桃仙人余书记(第4页)
梁鼎盛的发言完全没做准备,他现在是自暴自弃,想到什么说什么。他骂梁渊华狗东西,不给底下人活路;骂纪宗海黑心肠,把省里的一把手当成了旧社会的土皇帝,天天为所欲为耀武扬威;他骂法务长曲长河没有一点儿担当,明明是公正公平的化身,日常做事都要先找好替死鬼再行动;他还骂警务长贺叶芳,要不是程俊卿当面,估计也少不了一顿骂。
梁鼎盛最后骂自己“窝囊废”、“蠢货”、“没出息”。他抹着眼泪,哽咽着对余寻光说:“余书记,我不瞒你。我不要脸这么多年,就是想爬上来了,发展建设家乡。咱们脚下这块地您也看到了,多好啊,可偏偏有那等心肠如铁的想让他白白荒废。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忍受了。今天我跟您交个底。我的任期只有三年,要是到了明年我还不能找到能批下来的款项,我……我估计就要想不开使用职权了。”
一个什么样的官场环境,能够把好好的人逼成这样?
余寻光从梁鼎盛的话语中,窥见了沙省的冰山一角。
或许是受到他畅所欲言的感染,回去后,程俊卿也对余寻光完全展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进入官场的十多年,程俊卿为了向上爬,同样是无所不用其极。
“我当然是卑鄙的。”
“可你在跟梁小絮结婚之后,也尽力做到了丈夫的义务。”
余寻光以一种慈悲的表情开导着他,“若是梁渊华有一天官司缠身,你会因此丢下梁小絮不管吗?”
“当然不会。”程俊卿比任何人都明白梁小絮有多无辜。
余寻光点头,对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有野心,肯上进,试图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没什么不好,甚至是人之常情。很多人活着就是为了「利己」,区别在于个人使用的方法和坚守的原则。我们没办法要求所有人高尚,毕竟说出这句话的人就已经是道貌岸然;我们也不能提倡所有人都去自私,毕竟和谐安稳的社会,需要那一份美好。”
余寻光说,他觉得只要不在前进的路上做出损人利己的事,就都是可以理解的。
程俊卿想,如果这是神父说的话,他愿意听。
他把余寻光当成神父,在他面前忏悔。
为他的短浅,卑劣,粗鄙,以及可恨的自卑。
余寻光终于是从乡野间走了出去,就像他本就从乡野中而来。
他回到沙省省务厅,第一次发挥自己的职能组织开会,提出“建设沙省模范特色村”的方案。
很多人看到他的这个企划,尤其是以纪宗海为代表的领导班子都松了口气。
看来,余寻光这次被下放到沙省,就是一场普通的调任。
在图穷匕见之后,众人都放松了因他出身检查部门而一直紧绷的警惕。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忌惮的了。
在领导班子举手投票这个项目是否可行的环节,全场二十来个人,居然只有一个坐在角落里名叫“魏杰诗”的人高高伸直了胳膊。
这种场合,梁鼎盛是不敢冒头的,余寻光对于他的低头不语十分理解。
纪宗海综合程俊卿带来的差不了多少的消息,在会议上直接对余寻光露出了丑恶的嘴脸,“余书记,您这是要拿咱们沙省的钱,为您自己的政治生涯铺路啊。”
余寻光面对他的咄咄逼人,居然还能笑出来,“省务长这句话说得太重了吧?您才是一把手。不论我做了什么事,领头功的,不都是您吗?我相信咱们省不论什么大项目,都只有得到您的认同和指导,在您把握主要方向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成功运转。”
余书记不仅长得漂亮,说出的话更是漂亮。
连纪宗海都险些被他说服。
眼见他的意志力有松动的迹象,为了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余寻光又道:“我相信大家一直在猜测为什么会是我被调任到沙省。其实很简单,问题就出在沙省的底层贫困率上。我还年轻,如果在沙省做不出效果,下一任估计也不会留在这儿。又因为年轻,我当然也不会受到什么牵连。但是……”
他特意拖了个长音,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过来后,开口道:“我的做事风格比较温和,我不能保证下一任书记是否也是同样的温和。”
纪宗海阴沉下了脸。
余寻光对他难看的脸色视而不见,继续说:“我提前猜到咱们省可能会有扶贫财政方面的问题,为此我还特意带来了投资方。难道我的这种诚意在诸位看来,还不够吗?”
余寻光表示,他现在只想借沙省的地种桃子。
为了种好桃子,他愿意自己带种子,工具。
并且他还承诺等成熟了,他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桃子。
余寻光抛出的提案并没有第一次就在会议上讨论出结果,因为这件事真正需要点头的是纪宗海和梁渊华。
加上曲长河,三个老头再一次聚到一起。
曲长河首先开口:“其实我们可能相岔了,这余书记,怕是也不是个清白人。”
梁渊华点头认可,“有些人贪财,有些人贪权,有些人贪名声。就像俊卿说的,这个书记确实有点沽名钓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