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种桃仙人余书记(第3页)
阎培熙一走,余寻光也开始挪窝。他仍旧是去了乡里,只不过这回,他无意间来到了梁鼎盛的老家。
总归,梁鼎盛被吓得面色发白。本来人都走了,又马不蹄停地回来。
他到时,余寻光正在跟村里的老人说话呢。
老人家对余寻光不假辞色,“书记啊,我总归是有些怕你们这些当官的。当官的两个口,好的坏的都被你们说了。”
余寻光也不生气,反而点头,“官字两个口,上面一个口指的是对上逢迎,下面那张口指的是对下欺瞒。我这里也有两张口,一张,是咱们的人民群众吃饭的口,一张是对如今的政策提出建议的口。”
程俊卿在旁边看得实在,余书记现在说的绝对是心里话。
那也没用,老百姓不信呐,偏偏这时候梁鼎盛气喘吁吁地出现了。
“哟,小盛子?”
老人家的一句话,直接把梁鼎盛的满肚子言语堵得说不出来。
余寻光此刻望向他的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探究,“梁部长认知这户人家?”
“当然认识了,”老人家一大把年纪,还学会了抢答,“小盛子可是我看着长大的,他是咱们村里最有出息的娃娃。”
梁鼎盛看见余寻光已经抬头张望着周围的斑驳的土墙,一时间只有苦笑。
从老人家家里出去,才刚下完屋前的土坡,余寻光就忍不住道:“梁部长够廉洁的。”
当了这么大的官,也不想想建设家乡。
到底是廉洁,还是忘本?
梁鼎盛自知今天是绕不过去了,苦哈哈地求饶,“余书记,咱们也是没有办法啊。”
余寻光不答,只是抬眼望着眼前荒了一大片的田地说:“沙省缺少踏实做事的基层干部啊。”
人人都削尖了脑袋想往城里走,让好好的根都烂掉了。
程俊卿听见这句话,没来由地想到:余书记在沙省抬起的第一板斧,或许就是冲着建设基层去的。
梁鼎盛跟在余寻光的身后,亦步亦趋。介于程俊卿在面前,很多话他根本不敢说。
后来是余寻光见他吞吞吐吐,强硬地要求他说。
“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你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程秘书和别人不一样,他多少能算个有心人。”
程俊卿想,这世上的人终归是夸不得的。余寻光只是用了这么一句话,就钉死了他绝对不会把今天听到的内容流传出去的决心。
梁鼎盛被逼无奈,只能长叹一口气,将压在心里的话说了。
是生是死,凭老天爷决断吧!
在梁鼎盛嘴里,余寻光听到了一个完全和资料上不同的沙省。
这里很富裕,是科技强省,是纳税大省。
但就是这么一个地界,贫困率却能在联邦统计范围内排得上号。
“纪宗海他们糊弄上面的理由,不外乎是什么因为沙省是靠新科技赚钱,这种技术是普通老百姓掌握不了的,所以没办法将资源下放,没办法让老百姓也吃上这口强省的饭。狗屁!只要有钱,干什么不行?他们就是不乐意让钱往下流,他们宁愿看着钱在银行里长菌发霉也不愿意让穷人过上好日子!”
大概是身处家乡的环境,梁鼎盛难得气血上涌,畅所欲言。
“他们看不起穷人啊,余书记。您知道刚才的老叔为什么那样对您,完全是,你可能是近10年第一个下乡的领导了。”他说着说着,又笑,“我估计我老叔以为您是个小官呢。他要是知道您是咱们沙省的三把手,他得吓死。”
这个笑话比起好笑,更显得心酸。余寻光真心询问:“梁部长,农务部部长,好做吗?”
此时的梁鼎盛终于剥开了那身市侩、狗腿的皮,立起来了一个人样。
“难!”他是完全豁出去了,势必要把这些年的愤懑委屈全宣泄出来,“余书记,我老实跟您交代,要在沙省省部做官,就得先丢掉良心。别人都说我是连祖宗都不要的东西,呵,他们哪里知道,我要是认祖宗,我根本就没有能站到这里的机会!而且祖宗不是口头上认的,我也觉得一个姓氏代表不了什么!”
余寻光说:“您心中似清风明月,所见当然开朗。”
梁鼎盛觉得姓氏不算什么,梁渊华却觉得姓氏是他立身的根本。
所以当有这么一个人为了投诚,居然改了和他一样的姓氏,梁渊华的虚荣心得到了异常的满足。
这就是梁鼎盛的官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