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第9页)
菱湖村的村长李达源许是已经熟练了,田知事刚派人去叫,他就小跑着到了,互相介绍过,李达源听闻眼前的女官是从皇城里来的农官,稀奇地多瞅了一眼。
随着林蕴的小麦亩产落到实处,林蕴的神农传人之名传播甚广,更别说这神农传人来了江浙,李达源对这位眼前这位神农弟子不无好奇。
他熟练地介绍道:“林大人,我们湖州水网密布,总是淹水,我们便干脆挖了池塘养鱼,这桑基鱼塘就是将种桑、养蚕、养鱼结合。”
池梗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
“这样一来,我们减少了投入,很多时候,这桑蚕鱼能自给自足起来。”
林蕴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个由农民智慧构造的小生态系统,但在大周亲眼看到一方方水塘铺展,埂上桑树枝叶繁茂,还是不禁震撼。
林蕴蹲下,手在水塘里轻轻划过,水波荡漾,因为经常清理塘泥,岸边又有桑树固土,这塘水清透不浑浊。
“你们湖州百姓实在是聪明,受教了。”
这句真心的夸奖令李村长和田知事都笑弯了眼,谁都爱听好听的话,田知事甚至心中嘀咕,程同知还提前知会他说这位林司丞有些不通人情世故,是个一心做事的,如今看来,这人情世故也不错嘛。
林蕴就跟在李村长的后面绕着这桑基鱼塘转了一大圈,他毫不吝啬地同林蕴讲这办法的好处,林蕴频频应和,甚至道:“等我回皇城,会将在湖州的见闻也写到折子里,湖州桑基鱼塘适合在南方水乡推行,应当有更响亮的名声才是。”
李村长听到家乡的好办法居然有可能“面圣”,这下真是激动得脸都发红,他有些语无伦次:“那多谢林司丞了。”
趁着李村长的高兴劲儿,林蕴也同他讲了讲自己在杭州府皇庄的“中干拳式养成法”:“要等两年才能出效果,日后李村长可一定要去看看,你们这桑基鱼塘这样好,若是我的办法能用,你们桑树产量再窜一窜,那就喜上加喜了。”
林蕴前脚夸完,对方也不落林蕴面子,当即应承了日后一定会去看,在互相吹捧之下,两人算是相谈甚欢。
林蕴本来到菱湖村就已经是半下午了,如今黄昏已至,林蕴当即告辞,没成想李村长突然道:“都说林大人如今是全大周最好的农官,还是神农弟子,不知道可否给我们的桑基鱼塘题一幅字?”
林蕴刚刚还在心中感叹今日表现不错,没掉链子,没成想听到有人让她题字。
就她?
就她这手字还能给人题字?
林蕴连忙摇头,结果对方实在太过热情:“大人这般喜欢我们的桑基鱼塘,怎么也得留点纪念。”
盛情难却,林蕴硬是被架上去了。本想说纸笔拿来不方便,没想到这李村长家就在旁边,麻溜就送来了。
众目睽睽之下,林蕴只好硬着头皮接过笔。稳住手腕,力求笔尖别抖,不要写得太丑。
等林蕴写完了【桑基鱼塘,古今奇观】,她眼巴巴瞅着李村长夺走了写着字的纸,感觉那纸上每一笔都在冲她狞笑。
林蕴恨不得闭上眼睛,李村长却是眉开眼笑:“好,好极了!回头裱起来挂在我家,让人人都来看!”
“林大人日后是前途无量,这幅字我也会好好保存,代代流传下去。”
林蕴:“……”
啊?
这丑玩意儿还要代代流传?
她定要回去好好练字,迟早把这幅给换下来!
第126章见面
在湖州的驿馆歇了一夜,第二日上午林蕴就返程回杭州府,已经过了一夜,那幅即将代代流传的字还是令她耿耿于怀。
中途停下来歇脚,林蕴突然想起谢钧送过自己三幅字,转头问时迩:“谢大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送人书画的爱好的?他都不尴尬的吗?”
时迩的确在谢大人手下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她回忆一番,道:“谢大人只是平日里喜欢练字,但他不赠人墨宝的。”
刚说完,时迩想起小姐各地住处挂着的谢大人墨宝,连忙改口:“谢大人以前没这个习惯,大概是从认识小姐你开始。”
赠送范围好像也只限于小姐,但自从大人认识小姐,时迩就没在他身边待了,具体送没送别人时迩也没办法言之凿凿。
林蕴有些遗憾道:“这样啊。”
她还以为谢钧是个狂妄自大的赠字狂魔,是那种兴致起来了,就要写两幅字送人,还要求别人裱好挂家里那种。
谢钧这毛病居然只在她这里犯,没办法从他比自己更丢人这里找心理安慰了,林蕴长叹一口气,拍拍时迩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时迩啊,人还是不能有缺点,要好好练字啊。”
时迩迟疑地点点头,话都到嘴边了,还是没将自己字写得不错这件事说出来。
她估摸着小姐这时候应当是承受不了这种打击的——
唉,自己还是太优秀了,怎么就文武双全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