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借兵事成曹参训兵(第2页)
可他又说不出口,因为王陵那句“若我等攻下塞琉古人的城池,人口、土地不是诸位的”已堵住了他的嘴。
秦国人都割让了这么大的好处,他不好意思再开口让秦国人再多给点。
阿尔达班只能将索要更多精甲的话给憋在心里。
秦国使者当真狡猾,早就料到了这点,所以才先说报酬一,正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让他们难以开口。
虽没法向秦国使者索要更多精甲,但阿尔达班还是开口道:“使者,这报酬二能否做些更改?”
王陵道:“王子想要如何更改?”
阿尔达班道:“可否将三百副精甲改为我等每年可向贵邦多派遣留学生?一千留学生,使者觉得如何?”
这位安息王子有远见,知道向大秦派更多留学生学习比直接要三百副精甲更好。
精甲虽不错,可是派留学生学到大秦的铸造技术,他们今后可以自己打造,岂不更妙?
一个是“授人以鱼”,一个是“授人以渔”。
对阿尔达班提出不要三百副精甲,要多派留学生到大秦留学,王陵佩服他有远见,可每年多派一千安息人到大秦留学,那是不可能答应。
大秦对各国留学生目前的规划是:允许各国派来留学生,但有人数限制。
从对诸国的影响看,大秦应该增加各国派来的留学生数量。
因为越多留学生到大秦留学,大秦才更好培养出亲秦人士,让这帮人回到他们的国家后,将他们国家带向大秦想要看到的方向。
可这个口子目前不能开,因为诸国到大秦留学是一个高端项目,只有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嗣才能到大秦留学。
要是大秦允许各国每年都送千儿八百人到咸阳来留学,那就会让到大秦留学从高端变为普通。
当到大秦留学不是一件高端稀罕的事,反而会影响到各国的王公大臣将他们的子嗣送来大秦。
就像后世,曾经海归都被认为高大上,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留学,越来越多国外的消息传回国内,海归也就不再那么高大上,甚至很多海归还会被鄙夷。
物向来以稀为贵,要是一件东西能被很多人轻易得到,那就会让人们觉得这件东西不珍贵,从而不珍惜,甚至会让那些认为自己身份高贵的人觉得这东西配不上他们。
并且,开了这个口子,让各国每年都派数百上千人到大秦,现在派人到大秦留学的国家、部族可有好几十个。
这些国家,部族的留学生加起来会有数千人。
这些留学生多出身不凡,会带随从仆人,导致总共到咸阳的人数还得翻上好几倍。
这么多人到来,会对咸阳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大秦要接收诸国派来的留学生,这是大秦对诸国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可人数要做出限制。
王陵摇头道:“一千人太多,只能再增加一百人。”
阿尔达班也没指望王陵会答应一千留学生的要求,正所谓“坐地起价,就地还钱”,他提出一千这个人数,是为了好跟王陵讨价还价。
要是王陵痛快地答应他们每年能多派一千留学生到大秦留学,他反而会觉得有古怪。
阿尔达班道:“八百如何?”
王陵还是摇头:“两百,不可再多!”
阿尔达班道:“使者,五百如何?”
王陵道:“不如就以三百副精甲这个数目,相较于其他国家,贵邦每年可多派三百留学生到大秦。”
这个数目虽然也很多,但还处在可接受范围。
阿尔达班也知道秦人不会同意他们派一千留学生过去,没再继续和王陵讨价还价,道:“那就使者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