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8章 无解的杀招我叫风羲(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听见了吗?”

>“这一次,是谁在说话?”

他笑了。

走到院子里,他蹲下身,将手掌贴在潮湿的土壤上。指尖传来细微的震颤,像是心跳,又像是摩尔斯电码。

他开始回应。

用指节轻敲地面,一下,两下,三下。

然后停顿五秒。

再敲一下。

这是律教给他的密码。

意思是:“我在这里。”

过了许久,泥土之下,终于传来回应。

一次震动。

短促,坚定。

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的第一声轻响。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又一次开始。

几天后,联合国召开紧急闭门会议。议题名为《关于全球性声学异常现象及其社会影响的初步评估》。报告长达三百页,结论却只有一页:

>“目前无法证实‘地下声网’的存在,也无法否认其影响力。”

>“但可以确定的是,一种新型沟通范式正在形成。”

>“它不依赖传统媒介,不受政治边界限制,甚至可能超越生死界限。”

>“建议各国立即组建跨学科研究小组,并暂停所有针对‘异常发声者’的医学干预措施。”

>“另附提案:将每年3月14日定为‘世界倾听日’,鼓励公民进行至少十分钟的主动沉默训练,以提升感知能力。”

提案通过当天,世界各地自发涌现上千场“静默集会”。人们聚集在广场、山顶、地铁站、医院走廊,彼此牵手,闭目不语。但他们并非真的沉默??许多人事后回忆,那一刻,他们“听见”了从未听过的声音:逝去爱人的呼吸、胎儿在子宫中的第一声啼哭、战争废墟下幸存者的求救节奏……

更有数百人声称,在静默中收到了明确信息。

内容各不相同,形式却惊人一致:

都是以提问的方式出现。

>“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吗?”

>“你会为我说话吗?”

>“如果我说谎,你还愿意抱我吗?”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要求即时回应。它们只是存在,像种子一样埋进心里,等待某一天破土而出。

小宇参加了北京胡同口的集会。

那天清晨,整条街的居民都走出家门,坐在门前的石阶上,静静等待。孩子们不再吵闹,老人摘下助听器,连平日最爱吆喝的小贩也收起了喇叭。

十分钟过去。

有人流泪,有人微笑,有人突然起身拥抱陌生人。

结束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拉着小宇的手说:“我刚才听见我丈夫说话了。五十年前他死于矿难,我一直怪自己没拦住他上班。可刚才,他就在我耳边说:‘别哭了,我现在每天都在听你说菜价,挺有意思的。’”

小宇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