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第1页)
海礁叹了又叹,道:「陆爷爷若是打算救侄儿侄孙,其实也不犯什么忌讳。他那病弱的侄儿说是孙家外孙女婿,可正室妻子早就死了,死了十多年,连父兄弟都早就失了势,丢官返乡去了,不曾参与孙家谋逆的大案,离京前听说跟孙家也翻了脸。况且他们父子俩都不曾出仕,在家族中亦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宫中与内阁连孙家族中的小人物都不曾赶尽杀绝,更何况是陆家的旁支小人物呢?陆家会赶人,纯粹只是觉得他们没用处了,留着只会耗费金钱,才趁机把人赶走的吧?」
据他所知,陆家几个说话管用的当家人都坐牢了,如今还在外头的就只有不曾犯过事的女眷妇孺,年纪最大的男丁是陆栢年长兄的庶出幼子,眼下还不满十五岁,应该就是阿四口中的「六少爷」。此人愚蠢贪财又刻薄,据说哄住了家中的老祖母,说服她不要多花钱去打点监牢,让父兄们过得好一点——反正人早晚是要死的,早点死了还能留个全尸,少受点罪呢!家里剩下的钱可以留着慢慢用,不然等众人回了老家,如何过活?总不能去吃西北风吧?!
连亲爹亲哥,他都舍不得出钱,又怎么可能愿意给隔房堂兄弟花钱求医呢?
陆家家风如此,如今家中大权还被这等无情的子嗣把持,女眷又没有主意,陆家家主和他的兄弟子侄们将来的下场可想而知。这都是报应!
海礁露出嘲讽的笑容,盘算着改日回锦衣卫衙门执勤时,可以去牢里走走。若是他将陆家如今的情形透露给那几个被关在诏狱中的陆家人知晓,他们脸上的表情一定会很有意思吧?
兄妹俩坐在前院厅中等了半个时辰,才等到陆栢年带着人回来了。
陆栢年吩咐王家父子卸车,转身看到海礁海棠站在院子里等自己,心里便有数了。他无奈地笑了笑,把人领进了自己的房间:「一点小事,我自己就能应付得来,棠棠何必特地将宝顺叫回来?」
海礁笑道:「我本来就在回家路上了,不是特地为您赶回来的。听说您侄儿如今处境不大好,您打算怎么办?」
陆栢年脱了外套,在炕边坐下,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说明自己与幼弟丶侄儿之间的过往。大体上,他说的与海礁先前告诉小妹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他从前与幼弟相处融洽的经历,还有他回京后得知幼弟早已去世的悲伤。
他侄儿本就体弱,在陆家出事后更是缺医少药,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就算硬撑,也撑不了几天了。侄儿身边除了一个八丶九岁大的儿子,就只有一个通房春香,和老仆阿四照顾。陆栢年给他们留了一点银子,帮他们续了大车店的房钱,请了大夫,抓了药。可他救不了侄儿的命,眼下除了眼睁睁看着侄儿咽气,什么都做不了。
第1081章安排
陆栢年的心情不是很好。
虽然对这个未曾谋面的侄儿没什么感情,自己回京后,对方也没有来见过自己,可一想到他是无辜的幼弟唯一的子嗣,父子俩都从没做过对不起自己的事,而自己回京后,却不曾向对方伸出过援手,致使侄儿病弱将亡。他心中觉得很过意不去。
倘若他及时打听到这个侄儿的境况,早早将人接出来照顾,对方是否就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
海礁安慰陆栢年道:「这种事如何怪得了陆爷爷您呢?您侄儿一直住在陆家,深居简出,闭门养病,您上哪儿打听他的事?况且如今陆家的境况虽不佳,无罪的家眷却还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家中,不曾吃什么大苦头,谁能想到他们竟会将自家亲人赶出家门去?!冷酷无情丶不顾亲缘的是陆家其他人,与您何干?!再者,您侄儿生来体弱,本就不是长寿之相。就算您在陆家出事后,就把他接出来照顾,也不代表他的病情就不会加重了。您何必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呢?我相信,您侄儿一家也不会埋怨您的?否则他们就不会来向您求助了。」
陆栢年叹了口气:「我知道你的话有道理,只是我心里有些过不去罢了。那孩子还年轻呢……」三十多岁的年纪,唯一的儿子还不到十岁,他若这么年纪轻轻地去了,岂不是太可惜了?
海棠试图转移话题,省得陆栢年继续伤感下去:「陆爷爷,如今除了资助您侄儿一点银子,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他们如今投宿的大车店,能让他们一直住下去吗?眼下还好,我就怕您侄儿病情再加重下去,连大车店都不肯再收留他们了,那时要怎么办?」
海棠的话提醒了陆栢年。大车店再贪财,也不会乐意看到有病人死在自家店里的。万一他们宁可不做陆栢年侄儿的生意,也要把人赶出门去,他们一群人老的老丶小的小丶病的病,又要上哪儿去?总不能流落街头吧?
陆栢年犹豫了一下,心里也烦恼得很。这种时候,他若要租个宅子给侄儿,又或是借个宅子给侄儿,都要面临同样的麻烦。他不能真的任由侄儿流落街头,又不想坑了无辜的房主。他该怎么办才好?
海礁便开口了:「先前我替庄家打听出租的院子时,有见过一个迟迟租不出去的小院,只有一进,但房屋还算干净整洁,租不出去是因为那里发生过凶案,乃是一处凶宅,院中墙角还残留着洗不干净的血迹。不过若是您急需租一处宅子,这倒是个好选择。我认得负责此院的经纪,也知道院子还空着,租金也低,年前才刚打扫过。只要您开口,当天就能安排您侄儿搬进去了。」
虽说是凶宅,但收拾干净后照样能住人,而且也不需要忌讳再多死一个人了。陆栢年立刻就答应下来,还表示租金要由自己掏,不需要海礁出银子。
只是,陆栢年侄儿的临时落脚处是解决了,他的病情依然无可救药。等到他咽了气,陆栢年还要再考虑他儿子与通房的去处。
他侄儿之所以派老仆来向他求助,与其说是为了借钱,倒不如说是想要托孤。陆家人都不可信,但早年就被牺牲放弃的三伯父陆栢年,在他亡父口中却是个诚挚可靠的好兄长,兴许愿意对孤儿寡母伸出援手呢?
陆栢年也决定好了要伸出援手。他侄儿没有罪名在身,父子俩都不会受陆家牵连,如今脱离陆家后,行事也更方便些。
他侄儿的通房不是家生子,而是他幼弟陆七从外头买回来的丫头,容貌只是中人之姿,生得矫健高大,是个纯朴善良的女子。虽然身份低微,但她陪伴着他侄儿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名义上虽是夫妾,实际上与夫妻无异。她生下的孩子平安,由于是通房所出的庶子,身份不被陆家认可,连族谱都上不了,至今还没有大名,只能顶着父母起的小名「平安」叫着。他侄儿的岳家曾经提过出要求,只要他侄儿将这个儿子记在他们家女儿名下,就愿意说服陆家给孩子上族谱。可他侄儿不忍见通房爱妾失去亲生儿子,拒绝了岳家的提议,因此平安至今还是身份不明的私生子呢!
但如今,这私生子的身份倒不是件坏事。陆平安的名字不在陆家族谱上,连他生母的身份,也早早被他父亲换成了良籍。再加上早早被放良的阿四,这一家四口如今都彻底摆脱了陆家。倘若陆平安和他娘愿意改名换姓,几年后便再也无人知道他们曾是陆家人了。饶是陆家日后惹下滔天大祸,祸及满门,也牵连不到他们身上。
所以,陆栢年决定等送走了侄儿,就把侄媳与侄孙送到外地去,换一个身份生活。陆平安作为陆家罪臣的第三代子孙,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但换一个身份,他就不用受这个限制了。陆栢年今天查问了一下那孩子的功课,觉得他天资聪慧,日后说不定会有大好前程,实在不忍心看到他被埋没。
他的幼弟与侄儿都受家族束缚,未能拥有大好前程,他们的后代本该有更好的未来才是。
不过陆栢年自知能力有限,只能向海礁求助:「能不能帮我把他们母子送去永平府?若能换一个户籍身份,就再好不过了。实在不成,就让他们作为陆家旁支生活也无妨。世上姓陆的人多了去了,只要他们不宣扬自己是京城陆家的人,谁会知道他们的根脚来历呢?哪怕不能考科举,他们也能做许多事,未必不能有大好前程。」
海礁倒也不是没能力办到这一点,只是他对永平府并不算熟悉,能用上的人脉都要惊动外人。他也不敢确定,这么做是否真的稳妥。
海棠便提了个建议:「未必要送到永平府去吧?那也太远了。天气还这么冷,孩子年纪也小。我觉得……其实京郊就足够了。换不换身份的,过后再说,先让他们离开京城,免得被陆家打听到消息。等到陆家案子结束,陆家家眷离京返乡,事过境迁之后,咱们再安排他们回来也不迟。他们本来就在陆家后宅深居简出,没多少人见过他们。日后只要小心一些,不追求科举仕途的话,还是可以在京城安稳地生活的。」
至于他们目前可以避往何处,海棠的想法是,李妈妈一家那个村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年前马氏决定要随夫回乡祭祖的时候,就跟身边侍候的李妈妈说好了,李妈妈替她照顾好正院,等年后他们夫妻回来,她就会放李妈妈十天假,让李妈妈能带着一双儿女回老家村子去探亲扫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