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说起这事儿,马氏就纳闷了:「额认得的周家人都行事规矩,不象是这般不讲理的人。你那后婆婆年轻时会装相,又有你公公护着,也就罢了。如今你后婆婆都露出真面目来了,姐夫也知道她不是好人,宗族里也该看清她的为人,咋还能站在她那边来数落你呢?从来没听说哪家女眷不肯给小姑子或前房嫡长子花大钱,就要被骂不慈爱的。倘若周家真个是这种作派,你还不如坐实了闲话,真个不贤良到底了!横竖你这不贤的名声,也背了几十年,不差再多背几年!」

周马氏哽咽道:「额素日来往的亲眷,都站在那人一边,额是有冤无处诉……」

马氏想起来了,周家三房好象跟镇国公府那边关系并不亲近。男人们倒罢了,平日见面也还守礼,有说有笑的,女眷这边却来往不多,只是每年祭祖或大节时会聚在一处罢了。

马老夫人倒是很喜欢结交族中落魄的旁支,对娘家马家那边的落魄族人,也同样关照有加,时不时就会送点钱粮过去,也会帮着年轻子弟寻差使。就因为这个,她在亲友间的名声一向很好。十几年前在长安,镇国公府那边的女眷也认为她是个心善和气的人,只是因为辈份太高,诰命品级却不如镇国公夫人,怕双方相处起来尴尬,才很少与镇国公府一系来往罢了。

可今日周马氏说起继婆婆与镇国公府女眷的关系,却有另一个说法。

周马氏的公公曾经是家族领头羊,可再娶后出战少了,专心休养,反叫长房的侄儿后来居上,立下赫赫战功,不但获封镇国公,亲妹子还做了皇后,风光盖过了三房。

老太爷本人倒是看得开,还很高兴家族后辈中有人能支撑门楣,但马老夫人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她总觉得长房抢走了三房本该有的尊荣,镇国公夫人也抢走了她本该得的荣耀,却碍于她一贯以来的贤淑形象,不好在人前显露,因此便疏远了长房一脉,只跟那些日子过得较为落魄的族人亲近了。她在这些族人面前地位尊崇,只要出手大方一些,所有人都会围着她奉承,岂不是比她在镇国公夫人面前低人一头的强?

周马氏跟马老夫人做了几十年的婆媳,被折腾得养成了每日察颜观色的习惯。很多事马老夫人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早就被儿媳看穿了。可周马氏跟着婆婆,无法接触婆婆不喜的族人,只能跟那些亲近马老夫人的亲族来往,哪里敢说一个字?直到今天,她才跟妹妹透露了一二内情。

她有些看不起继婆婆的想法:「那婆娘拦着不让老太爷出征立功,还有脸嫌弃老太爷没挣来公侯爵位,咋不上天呢?!她素日还抱怨额们老爷没出息,做不来高官,当初京城有人想重用老爷时,还不是她哭着闹着逼老爷拒绝的?就因为她在长安住惯了,不想跟着搬去京城,就非得逼额们留下。就连周晋浦小时候贪玩,也是她拦着不让老爷管教,才养出个纨絝来!她自个儿造的孽,倒好意思怪罪别人咧!」

说着说着,她又忍不住委屈了:「老爷心知她不是好人,偏偏她对老爷有养育之恩,连镇国公夫人都让老爷孝顺她,老爷怕背上不孝名声,便一直忍耐……其实他只是让额忍耐罢了……」说着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第136章新仆

等到周马氏吐完一肚子苦水,想起自己该回家的时候,时间已经将近中午了。

别庄距离长安城有十来里路,要是周马氏这时候出发回家,绝对不可能赶上午饭,她就要饿肚子了。

马氏被大姐哭得没了脾气,只得将进城的计划再往后延,吩咐人去准备简单的午饭。

二儿媳胡氏带着儿子小石头回屋烤火盆,已经等了许久。她见时间不早,就很有眼色地给别庄里的仆妇传了话。仆妇们虽然知道庄中花销不足,但主母都来了,总不可能饿着主母,因此便早早备下了午餐。

仆妇们给马家姐妹俩送上了热腾腾的臊子面,简单对付一口是足够了。

海礁与海棠在院子里等了半天,午饭时间总算被祖母马氏想起来,召进屋里拜见姨奶奶了。

周马氏满脑子都是回家后要如何应对后婆婆与丈夫的逼迫,见到两个孩子,才勉强打起精神来,说了些套话,夸他们长得好,居然都长这么大了,都是懂礼守规矩的好孩子,云云。

在她侍女的提醒下,她才记起自己来前备好了给小辈们的见面礼,连忙让侍女分派了东西。剩下还有给海长安儿子的,她就不想折腾了,交给小妹马氏转交即可。

马氏有些不满:「长安好歹也叫额一声娘,就是你的外甥,你咋连他的骨肉都不见一面?!」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