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吴知州啊,你的善政之绩倒是有了,可咱们这太康州州学,今后可要何去何从啊!」

任石康的脸再黑,崔瀚于论战当天,在这全城百姓们面前,亲口许出去的承诺,也做不得悔了。

经此一场全城关注的大论战,睢阳书院声名大振。

而论战的战果,无疑令睢阳书院全院沸腾。

二十几年了,他们还是头一次取得了与官学学子公平参考的机会!

哪怕如今已是春节在即,学子们亦是争分夺秒的刻苦用功,甚至有明年参考的学子,直接朝家里递了家书,今年的春节,就留在书院过了。

毕竟若是回家,一来一回十馀天进去了,到了家免不了又要交际作活,大半月恐就此搭了进去。

书院也考虑到这部分学子的需要,把膳堂排了整个春节都不歇灶的班,还由张蕴长亲自为留宿书院的学子拟了年三十的菜单。

王景禹虽然最终为书院赢下了此一论战,做出了最大的助力,但他本人并未打算因此改变自己的计划,参加来年的这一轮解试。

他对此早有规划,若要出头,那必是要做足了准备,可以挥洒自如之时。

入书院专读不过两年,他认为还远未到火候。

此次解额之争才告一段落,他便同石蛋丶刘和桂丶郑名一块,回了临南县过年,几人先到了县城县学,汇合了李念仁后,才出发回双满村。

一入双满村,提前得了信,等在村口的二郎和二丫大老远就迎了过来。

「大哥,大哥!」

两人过了年就满十岁,二郎这几年长得尤其快,毫不逊于当年王景禹调理好身子以后,蹿个的速度。

长大了些的少年和少女,不再不分场合的径直往王景禹身上扑。

奔到眼前,也只在王景禹的默许下,各自抱了抱以表离别思绪。

二丫的身条也毫不逊色,只比二郎略低了半个额头,在双满村里,便是比她大三五岁的女娃儿,也没有她这样的个头。

且二郎和二丫不光身高抽条,身子骨也结实,因此上也就精力十足。

王景禹松开两人,他们又各自朝石蛋和李念仁招呼:「二哥!三哥!」

自打县学投毒那一回,王景禹救回李念仁,李立田因此叫李念仁认下王景禹为兄长后,二郎二丫很快便改了口,开始称他为三哥。

李念仁性子和静,心思细,又是他们最敬爱的村正先生十分疼爱的孙子,两个人对此事一点不勉强,俱是欢欣跳跃的认下了又一个兄长。

他在李家是幼子,底下没有弟妹,对两个聪颖灵动的双胞胎也十分喜爱。

当初县学那一场投毒案,给他正在发育中的身体还是带了损伤,李长发干脆决定叫他停了一年县学,由他在家亲手用药物加饮食结合,调理了一年的身体。

如今已然恢复如初,过了年,就要赴平阳城参加心心念念的府试。

他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两个包裹,一人分递一个:「喏!在县城给你们买的年礼!」

二丫眼睛一亮,轻巧的接过来:「谢谢三哥!」

说着就要拆封,王景禹见了笑道:「不急,到家坐稳当了再开不迟。」

二丫眼眸转动,喜滋滋一笑,听话的和二郎一样暂时收了起来。

回自家院子的路上,一路瞧见几人的村民,与路上遇到的其他临南县县民一般无二的,无不近前同他们打招呼说说话,还有的连他们尚不识得的县民,大老远见着了他们就着急忙慌的取了自家预备的年货,有蒸的饼,有酿的酒饮,有熏的鱼干腊肉。

几人自然是一个都不能拿,可也少不得耽搁些时辰与县民乡民们叙话。

王家这处小院,在这二三年里,陆续分了几次进行翻修。

原本的篱笆院墙,已改为了隐蔽性更好的刷了白灰的土筑墙,墙顶上整齐的砌了青灰色的瓦沿。依旧是种了满墙的爬藤花和常青的绿植,冬日里虽没有花朵,但盈盈的积满了落雪,也煞是好看。

大门是青砖加瓦的结构,中间钉了一扇木板门,王景禹特意在一次回家,带了一套铜质门环。

满足了上辈子心底对「铜环暗扣」这样情景的肖想。

屋里屋外的地面都平整过,屋里的地面还特意铺了地砖,以便清洁。按着王景禹的意思,他如今已经十五,二郎和二丫也已长大,不必再与王母同睡。几个人再睡在同一间堂屋的土炕之上,属实不很方便。

他将王家这处小院重新规划了一遍,挨着堂屋的东侧和南侧,各自新起上一间房,再在堂屋的当中筑墙,改为当中是厅堂,左右两间小厢房的结构,给他们三个兄妹的房内都设计了书案与书架区,床也改成了木架床,王母多年的习性使然,仍然保留了土炕的卧床。墙面彻底用了泥瓦重砌,再修一个他按着后世卫生习惯简化了结构的茅房。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