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1页)
王景禹答道:「但它应当是。从今天起,他们也会渐渐的真的是。」
这样的回答,显然已经让这名掌柜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他激动的道:「好!好!有你雎阳书院学子今日这一番话,哪怕小老我等不到你说的那一日,也没有遗憾了!」
曹子墨稍作思忖,以为自己明白了王景禹之意。
他对眼前的药铺掌柜道:「咱们大景朝,甚至历朝历代,皆以仁政王道治天下,为百姓谋仁政,谋善政,确为施政之本!方才,是学生轻忽了,未得深思。」
这名掌柜的此时也无心再苛责于他,便也顺势点了点头。
本以为今天也就
如此了,却不料那位雎阳书院的王景禹又看着他道:「虽然在下暂时还不能从根源之上,为老伯你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却也有一些不成型的想法,说与老伯以资参考。」
那老掌柜的惊愕的抬起眼,看着台上眼含亲切的青年学子。
王景禹继续道:「观老伯行止,以及老伯方才所言药铺情形。想必,这间药铺在平阳州城存续已久。」
那掌柜的听了,忙道:「不错,东家这间药铺,至今已有四十三年啦!」
第85章
「好。」
王景禹点头:「既是多年经营至今,想必日常之中,会到药铺当中求药之人,多数是长居平阳城的百姓。」
「掌柜的可为每一位上门的病人,建立一份简单的档案,再在药铺当中公告出一份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
「对,这每一个病人,他既是药铺的客人,又是药铺的病人。可毕竟,你们是私家经营,这求医问药,便也是买卖。药铺为每一位病人设立档案,根据他们在药铺当中购药问医的情况,区分不同的类别,并为每一类分别设置可以赊药赊帐的次数及额度。」
那药铺掌柜的拧眉认真思索着王景禹说的话:「懂了,懂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商人行商要讲究信誉,那么入我药铺的病人,也可以有一个我药铺为他设立的信誉,信誉高的,我药铺便可以增加他可以赊药的次数和额度,即使是因故不得不的赊药的贫苦百姓,只要他没有长期恶意赊药不清帐的行迹,就也是有信誉的。就好比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王景禹见他差不多明白了,点了点头:「对。大家都有一把共同的衡量尺度,张榜公告,然后遵此施行,便为公约。」
「当然,学生说的这只是常例,医药之事常有非常之例。一些特殊又紧急的情形,便凭你药铺东家之品性行事便罢。不过,有一句话,我也想对台下的百姓们说。无论药铺的东家仁心善心如何,他只要良善经营,就尽了他的本职。在此基础上,所施善行,皆是其个人的德业累积,而不是他的义务。哪怕你们再有困苦,也不应以医者必要仁心这样的道理,去无理的要求他们不求回报的提供医药,更没有理由去指责他们不救苦救难。」
王景禹这话,让台下众人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有人当即反驳道:「那……那要是我们真的拿不出那看病的银钱,我们就活该得不到医治而等死吗?」
「不。」
王景禹回话的神情依旧平静,声音依旧有力:「你们不该等死,你们也可以指责。只是,指责的对象,却不是良善经营的掌柜与东家,而是——」
「我们。是今日台上台下,每一位,以治世为己任,以官声官名为追求的在职或致仕的士大夫!」
方才出言反驳之人,已然彻底震惊了。
「这……我们应该这样的吗?」
台上之人同样万万料想不到。
州学的秦教授在今日论战当中,全场都顾忌着身份,隐忍至今。
州学寄予厚望的曹子墨,在这一单人论辩当中,已处于明显的下风,不由得他有些慌了阵脚。
此时听到这里,再按捺不住急怒之意。
他也顾不得这是学子之间的辩论,豁然站起身:「皇恩浩荡,如雨露天恩,施予其每一位子民。朝廷励精图治,恪守仁政,以民为本,时时刻刻都在为天下生民谋太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纪伦常在上,所有臣民自当常怀感念天恩雨露之心,你又如何敢说出叫百姓如此不知足,胆敢指责与求索之言语!」
听到这样一番话,王景禹丝毫不感到奇怪。
他来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统治者要施仁政,要以德性纲常教化百姓,君上日常会建立防灾救济的办法,也会在大灾大难之时,施以救助之策,而得此恩润泽的百姓,都要跪谢天恩。
至于今日这药铺掌柜所提到的问题,涉及到了现代普遍性社会福利的思想和举措,只有通过这样性的机制,才能有效缓解用医用药难这一问题。但在这样的时代,是没有土壤,也没有意识的。
王景禹毫不迟疑的看着秦教授反问:「那依秦教授所言,该叫他们怎么办呢?」
秦教授不料自己这般掷地有声的质问,竟然丝毫不令这少年仁颜色稍动,反而瞬间就将问题抛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