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42页)
从起床听到她们的销售战绩就是一通夸夸、吃着热乎乎的早食又是一通夸夸,总之啥都夸。
习惯了默默作事、从不指望有啥赞扬的女眷们都被苏榛真诚的夸夸弄得心里极舒坦,干劲愈发十足。
随后苏榛又单独跟舒娘商量了一下手工缝包的事儿,觉得光靠她俩肯定累死也做不完,更何况未来还要把生意做进白川府,不如趁在山上的功夫就教其他人一起做,也算是个手艺营生。
舒娘也认可这个理儿,至于手工钱,两人之前算过成本。
若是普通的包是用不了多少布,但这种战术背包,无论是表布还是里布、亦或是肩带腰带甚至隔层、可拆斜模块儿,都是很耗工耗料的。就算节约点儿用,按包的尺寸大小不同,平均每匹帆布也只能做五到八个左右。
每匹帆布买价是二百七十文,再加上熟桐油和一些其它针线成本,平均下来每个包成本大概在四十五到五十文之间。
战术马甲同理,成本大概每件在四十五文左右。
卖价减掉实物成本,剩下的就是人工能赚到的。
苏榛跟舒娘早就把话摊开来说清楚了,未来无论这摊子做多大,苏榛肯定是相当于董事长兼CEO的角色,而舒娘相当于“人力资源总监”、“技术总监”,俩人分成比例肯定是不同。
舒娘拿利润的两成,而春娘跟山梅、丽娘不承担风险和未来的税、销售KPI等等一切成本问题,拿计件工资。
一番商量之后,苏榛跟舒娘便去问了其他三个女眷,可愿参与进来。三十升双肩的手工钱是给到六十文每件每人,六十升给到八十文、斜挎给到四十五文、战术马甲给七十文。
一听这,三个女眷哪有不愿意参与的道理,苏榛几乎给了她们一半儿出去。
倒也并不是苏榛胡乱大方,而是时下又没有机械化,最贵的确实是人工。
一个复杂些的包,全天开工都得起码得缝个两天,更何况还得去采集山货,怕是只有零碎的时间才能做包,所以按天这么一平均,缝制的人也没赚多少的。
至于舒娘,她亲手缝的话,每件除了有人工费之外,还多拿一份人工钱的“技术股”。
就算不是她缝的,她也需要教学以及对所有产品的质量负责,所以还是会拿人工的两成。
总之,皆大欢喜,甚至所有人都觉得对方亏了,都有些不好意思。
苏榛自然不会计较太多,再说眼下买的布也太贵,等下了山,定去好好寻一家布行,把成本再压一压。
在山上一共要做五个包、六件马甲,谁做什么,苏榛就不管了,都由舒娘去统一协调了便是。
大家伙儿一通谦让,最终采用了皆大欢喜的流水线作业模式,轮做,最为公平。
每人每天两个时辰留在窝棚区缝手工,其余人出去附近采集,这样能最大程度的缩短工期,工钱就平分。
第60章
今天是第一日,需要舒娘先裁出模板来,于是就她先“值日”,另外还要留一人做明日、后日男丁们的备餐,就留春娘了。
丽娘、苏榛、山梅三人去采集。
采集的东西是不用分的,谁采到什么都归她个人,这就是运气了。
五人快速吃过早食,天色大亮,就各自行动起来了。
苏榛临走时还把带来的豌豆、绿豆拿容器泡上了,过个三、五天就能吃上豆苗和豆芽儿,也是补充维生素的好法子。
且她出门更是全副武装:黑色系的皮檐露马尾包耳棒球帽加围脖、面罩、战术马甲加战术双肩背包,踏雪鞋及长及膝盖的防水鞋套、可拆卸五指皮夹棉手尉、盛重云送的匕首和火折子、投石索、一袋子石弹丸、两枚耐饥丸、水囊、小型拉拽式鱼网、胸挂式竹编筐、小锄头、一根伸缩登山杖。
万事俱备,每人拖着一个小木橇车,出发!
冬季的长虚山,就是一场林海雪原的饕餮盛宴。
跟苏榛记忆中家乡南方的山景全然不同,这里地势地貌更加开阔无遮无拦,树也是银装素裹、冰雪披挂,美得目不暇接。
丽娘一边走一边讲:“一年四季都有可以采集的山货,四季不同种。春夏秋村里虽然不组织,但各家可以自己来,以后咱五个可以结伴儿,那窝棚区谁来了都可以住。”
“那自然好!”苏榛自从穿到大宁朝就忙于生计,眼下虽说也是为了赚银子才上山,但风景美得让她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穷鬼……
她现在彻底懂了为何影视剧中隐居侠士不爱银子,那确实是不太需要。
三人的方向,是朝着窝棚区旁最近的饮用水源冰河而去的,也就是村里白水河的中上游河段。
约摸一刻钟就到了,两岸密林全是雾淞,林间飞鸟、冰河有鱼,深不可测。
瞧着冰层也够厚,苏榛等人就先凿冰眼挂拉网,网里丢了些碎肉当饵儿,其它就不用管了,放着等最后来收了便是。
今日主要任务是采冬蘑。
春夏秋的都不如冬天的鲜,而且这种冬蘑被雪盖着的。
丽娘有经验,知道怎么翻找。小司也教过苏榛,沿着小动物的脚印去找,脚印突然消失了,就说明小动物钻进雪里去吃了,划个圆把雪扫干净,准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