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41页)
苏榛不怕疼就怕痒,两个姑娘就这么乐成一团儿。也不知怎么也碰到了丽娘,丽娘又去掐春娘,最后变成五人团战,石屋里笑翻了天。
若不是怕吵醒其他猎人们,怕是屋顶都能给掀了。反正最后也不知道是哪个时辰才睡下,舒娘还起身在黄泥炉里最后填了把柴,回头瞧着四个女眷都睡得四仰八叉了。
不知为何,在如此简陋甚至是寒酸的石头窝里住着,竟也心里美滋滋的。
嗯,多亏听了婆婆的话,一起跟来了,真好。
整晚太平,第二日清早,太阳才露了头儿,便在远处的山尖上现了金边儿。
舒娘跟丽娘给大伙儿准备的早食是面汤加蒸番薯。
面汤正是苏榛制的方便面和鱼面两掺,肉酱调料也是早就预备好的,水煮开了往里一丢,香飘十里,片刻就能吃。
白水村的猎人们也醒了,各自提水、砍柴、烧水,并检查今天出去要带着弓箭、矛、网、砍刀等等。
所有*猎户的装备中,属萧容和寒酥、以及李家三个男丁的衣饰最打眼儿,最实用。
他们今日上衣里头都穿了苏榛和舒娘给缝的战术马甲,还背了战术背包。单人防水地垫叠成薄薄一片贴在背包底部完全不占空间。
战术马甲的胸口部位是铁皮,再加上马甲本身帆布材质就很硬实,所以普通的兽爪攻击还是能防上一防。
三折的登山伸缩仗也系在下头,方便取用。背包不止有肩带,还有腰带、胸带,所以背上之后怎么跑跳都可以,包都不会影响行动。
另外水囊挂左侧,弓和箭也设计了格子,缝在最外层。为了防止箭头和箭杆在包里乱撞,里面还用碎毛皮隔出许多小蜂窝一样的箭插袋。
甚至连特制手尉都缝了挂带,不戴的时候都可以挂在背包上,不担心会丢。
其它零零碎碎的比如火石也都有专门的格子能放,找东西再也不用乱七八糟的翻。
总之这背包简直集合了所有功能于一体,方方正正利利索索的,又好看,比其他猎人背上鼓鼓囊囊的强上太多了。
连乔大江都眼红,埋怨咋没早点做,他跟他爹也买两个。
舒娘听到了,一边做事一边喊着问:“谁还想要,到我这儿报上名来,空了就给你们做,帆布带上来的有剩,估计背囊还能做个五、六个。”
“舒娘,那多少银子一个?”立刻有人问了。
“马甲能做不?我想要马甲。”
舒娘跟苏榛早就一起定了价格,眼下苏榛还在睡着,舒娘一个人应付这些“生意”,起初还脸红心跳的不好意思,但来问的人多了,便也壮起胆子回答:“双肩的背囊最小的四十升、最大的可以容纳六十升。四十升的一百五十文一个,六十升的一百八十文一个。榛娘说,还可以做成斜挎的,小一些,一百二十文一个;战术马甲的话不分大小,每件都只要一百八十文。”
春娘又在旁边补充:“这可都是给村里人的价格,你们买了的可别往外说。等卖到白川府,肯定不会这么便宜。”
“晓得晓得。”杜家老二杜青柏第一个要:“马甲和背包,我跟我哥每人要一套!”
“我也要,我只要背包,要六十升的。”
“我要小的,四十升的就行。”
“我要马甲。”
舒娘赶紧又说:“先说好啊,不一定在山上就能做得完,我们还得去采集呢。再说布也不够,反正谁先要了,就先给谁做。”
猎户们也都同意,这也不是啥大事儿,不着急。
仅仅一顿早食的功夫,舒娘跟春娘就一起卖出去五个包、六件马甲,还是寒酥拿纸笔帮她们分别记下了都是谁买了啥。
这更坚定了两人想识字的念头,不识字,连数目种类都记不明白。
吃过早食,所有人在水囊中灌满了滤过、煮沸过的水。每人又分了十个锅盔、四枚鸡蛋大小的耐饥丸,便牵上狗,出发向密林深处。
小半年的嚼口,可说就看这半个月了。
舒娘跟春娘目送自己最牵挂的人跟在队伍中离开,心里酸疼酸疼的,却也骄傲于他们的肩膀足够宽,宽到可以挺起一整个家。
石屋里,苏榛是最后一个醒的。
睁开眼睛的一瞬间,只见四个头、八只眼,笑眯眯的悬在她头顶。
我勒个去!!!瞬间清醒。
“榛娘,我会做买卖了!”舒娘脸红扑扑的,兴奋得跟捡了十两银子一样,迫不及待的跟苏榛说。
苏榛笑了,这是她听到的最美妙的话之一……
其实无论辈份还是年纪,四十三岁的舒娘都可以当苏榛的姨。至于另外几人,春娘二十六岁、丽娘三十岁,山梅十九岁,几人都比苏榛大。
但她们的主心骨却还是年纪最小的苏榛,而苏榛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