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杨药师有修(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四师伯——陈逸常,一听就知道有一副热心肠。

他负责调度药王谷车马,常不辞辛劳地奔波,接送求医病患。当然超过五里路的一般不接,顶多从谷门接到谷内……

五师叔?

没有五师叔,按辈分轮下来便是长乐的师父——现今的药王孙逸化。他金针精妙,在江湖中颇有名望。

当然,这名望大半源于他是先药王的亲孙子,因老药王活得太长,把亲儿子熬没了,只好收孙子为徒……

而最小的六弟子,便是眼前这位杨药师。

他自幼痴迷山川百草,年少时做过野脚游方郎中,直到拜入老药王门下时,老药王已七十多岁。本就有根基,得药王真传,医术倒成了同门中的翘楚。

老药王是出了名的长寿,活了一百多岁,熬走前几位徒弟后才驾鹤西归,留下偌大药王谷。

抛开血缘不谈别的,临终之际,老药王果断选择将注满毕生心血的百年基业托付于亲孙子。

只因杨药师生性洒脱,行事间不着调,常令人啼笑皆非。

他不仅谁都自来熟,话还无比多!

用长乐师父的话来形容:“他又来了?那我先走了。”

*

杨药师比师父还年长数十岁,但因入门最晚,反倒要称新药王一声“师兄”,当然,他死都不肯。

开诊在即,三人步履加快,一路闲谈皆是杨药师絮语。

“小辛夷,这些年我好想你呢!”

“你们想不想师叔啊?”

“小药王开这义诊,总算干了件好事,颇有你们祖师爷遗风。”

“这义诊堂的宅子买成多少?”

“哟,那比京陵便宜不少!”

长乐一言不发。

还是辛夷回应:“师叔,外伤病人最多,又缺人手,往后还请您对长乐、芜华两位师妹多加指点帮衬。”

杨药师一拍胸脯:“老夫这身医术,这些年愈发精纯!非我自夸,保管手到病除!哈哈,你们这些孩子,连日看诊定是乏了,今日便由我来!”

他左右张望,话匣子又开:“一路赶来甚是热闹,倒也遇上些棘手事儿……”

几人步入义诊堂,病患已排起长队,话题只得暂歇。

杨药师年逾六旬,目前在京陵医署令挂名,偶受延请入宫为御医们讲讲课,颇有声名。

当然……他因年年参加“论谈”诗会,舌战群儒,挥斥方遒,与其中某位知名管理员并列为“诗坛两大奇葩”,美名传誉晋国九州。

因此一落座,许多病患都认识他,热络攀谈起来,那嘴似开了闸的洪水,滔滔不绝。

他也很争气,午后愣是把许多病人聊得不想走。

辛夷师兄不得已才清人,杨药师还伸着懒腰没聊够。

长乐听他跑马吹水,终于唇角微扬:“有师叔相助,轻松许多。”

见她笑了,杨药师立刻得意:“噫吁嚱,自家人客气什么!往后有我在,这义诊堂定当红红火火……啊呸,冷冷清清!”猛然想起药王谷药房门前那副对联——宁可药柜三尺尘,但愿天下无病人。自知失言,连忙找补。

不知为什么,长乐却突然联想到还有贺兰澈这样话多之人,往后会与杨药师相处,一定很糟糕……

不免头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