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病历有修(第2页)
“姓名。”
“季临安。”
“性别。”
“男……”
“职务?”
这三兄弟面面相觑,都陷入了沉思,辛夷微咳一声:“师妹记诊时是这样。”
“职务。”长乐又坚持问了一遍。
季临安尴尬道:“填邺城公子吧。”
“没有这么记过。”
“……待业。”他涨红了脸。
“年龄。籍贯。婚史。”
“二十二。邺城。未婚。”
她顿了一下,突然懒得写这么多字,便打了个“叉”。
又问季临安:“可有既往病史与家族病?”
“邺城御医说我是从娘胎中带的弱症,食生冷便会发病。”
“首回病重,是哪年哪月?”
贺兰澈抢答道:“是十几年前,二哥从吐血开始,王上和大哥急坏了。”
“不错,”季临渊也颔首,他记得清清楚楚,“那年你们十二岁。”
长乐翻开一本新册记录:“那年可有特殊经历?你们说详细些,从年初开始说。”
季临渊突然呛她:“季某竟不知药王谷神医,还兼职查案么?”
她假装没听见,贺兰澈却连忙叫停:“大哥!神医要问,定有道理!你好好说话,别总是呲人反问。”
“……”
季临渊横他一眼:“那你来说……”自己专心拆信去了。
贺兰澈陷入回忆:“那年初,明心书院办了一场齐物义讲。咱们三人都去了。二哥论经史侃侃而谈,力压群英,摘得头筹,很是扬名。回邺城后,王上开心极了。”
邺城之人到晋国的书院比课中出了风头——长乐默默记下。
季临渊拆信的动作微顿,脸色沉郁地补充:“临安回城半年后,突然吐血。当时疑为中毒,父王认定是晋国宫中所为。后来按弱症诊治,便不再提此事。”
“向来无证据之事,王兄慎言。”季临安哑声制止。
那年赴晋国前,他并未觉身体有异。义讲夺魁,力压明心书院榜元,得大儒赞誉。回城后,父王大喜,一度深信“天命王相”之说,私下叮嘱他今后更需勤勉修文习武,研习兵法阵图,并透露过两年拟旨加封他为世子。
而后,他便一病不起。父王几番调查,认定晋国所为,怒不可遏,甚至因此撕毁了几处通商条款。
只是,邺城与晋宫的微妙关系,哪怕在贺兰澈面前也需谨慎,更何况此时当着晋国人。
长乐对家国争端毫无兴趣,接着追问。
季临安续道:“次年我病势急转直下,几近危殆。父王遍请名医,试了几十种方子,最后用补气血之药才稍见起色。父王便派人去请药王来邺城,但药王不肯来。”
辛夷解释:“师父新承药王衣钵,谷中患者众多,且他身为晋人,不便赴邺城。何况……”
“理应如此。”季临安表示理解,饮了口热汤稍缓咳嗽,“虚有权势,病痛面前终是凡胎。既要求医,自当亲至谷中。邺城名医为我调补气血,略复精力后,父王不敢耽搁,一番安排,便派人送我来了药王谷。”
长乐记下,翻看对照旧册中记录的季临安病症,她忽然想到一件事——
“第一回求医,谁陪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