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第26页)
她想,那不如就给姜甜换一条路。
回到家,她花了一周时间写完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前前后后改了好几次。
她第一次写这么具体又复杂的方案,很多问题让她头疼。
例如,一支专业且多元的执行团队,不同的职位需要多少个人手?她联系张择锐,向他取取经。
张择锐在电话里说:“团队初期不用分的太细致,每个人都需要身兼数职,我估计10-20人……”
付之幸一边计算,一边让姜甜全程跟着她学习。
姜甜快要崇拜死付之幸了,在她看来,付之幸做的这一切十分不可思议。
原先她觉得付之幸是个不错的姐姐,拍摄拍的好,剧本写的好,对他们几个徒弟也慷慨大方,姜甜以为自己以后会和付之幸一样成为一个导演呢,没想到付之幸带着她直奔另一条路线了。
事实证明付之幸的决定是正确的,姜甜不擅长创意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整理归纳、组织能力和细节的把控是不错的。
付之幸写了好几遍的执行方案,写的疲惫,姜甜就一条一条的帮她看,发现了好几处不清楚的地方。
付之幸夸姜甜细致,姜甜开心的笑着,说:“姐,你是我偶像。”
最后一版执行方案提上去后,过了一个月,霍香派来的人手就到了。
十二名年轻人,付之幸和霍香亲自挑选的。
有的是农业大学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是教育专业的教师,有的是学营销的市场专员……
有男有女,性格迥异,都很年轻,很有礼貌,思想是统一的要为乡村做贡献,他们统称为“新农人”。
已经十一月了,十二名新农人和付之幸带的三个徒弟,加上她自己,一共十六名新农人,每一天都忙碌且充实。
与此同时,付之幸把江湖传媒交给了付春北和腿子,接什么单、赚什么钱,付春北来决定,她没精力,管的不多。
临近年底时,村里已经焕然一新了。
之前的捐款,村里更新了基建,翻新了学校。田地里种植了研学需要的植物园、花园,四处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更换了老旧的健身器材。小小的村子搞的干干净净。
付之幸的办公小院换成了办公大院,上下三层,前后两院。
小院连接着一片菜园和果园,年轻人们喜欢捣腾东西,用木头做了秋千,给小黑做了猫爬架,搭建了室外茶室、阳光房,还准备做一个滑滑梯。
她的办公院子有了新名字,叫“江湖小院”,不仅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粉丝来小院做客、聊天。
她也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工位。
二楼靠窗,白色的桌子,配上可以保护腰的人体工学椅,周围是十几个和她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的工位。
这种感觉很不错。
这些年的工作习惯让她打开电脑,写起了年终复盘与总结。
每一年都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今年也是。
今年她的拍摄团队开始起色,商单和广告都接的多,足够养活三个徒弟,还有余钱。她加入了乡村振兴的队伍,有了编制,有工资拿,霍香还准备给她申请人才基金,用于项目建设和对她个人的奖赏。
但她依旧不知道自己的热爱是什么。
好像做这些工作时,她就已经把热爱投入进去了。
新的一年定个什么目标呢?她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什么都没写。
没有目标,不定时间,她想试试随波逐流的感觉,命运将她推往哪里,她就去哪里。
关上了电脑,她下楼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和赵越视频聊天,赵越看着她把院子打理的这么好,人手也充足,说:“阿辛,借给我两个人?”
“借谁?”
“腿子和付春北,年后想让他俩过来搭把手。”赵越说了她那边的情况。
上次赵越、陈美鸡跟着商陆来她们村取景时,腿子和付春北帮了不少忙,尤其是在组织群众这方面,赵越看上了腿子身上的江湖气,也看上了付春北身上的组织协调能力。
赵越想到年后的几个拍摄还要去类似的村子里取景,如果能带上这两人一起,他们的拍摄将会变得很顺利。
“我们的制片也挺好的,但只限于在城市里,到了乡下,制片和我们都不太擅长和村里人打交道,组织不起来那些村民,如果腿子和付春北能跟着我们几个一起拍摄……”
付之幸懂了赵越的意思,她在心里算了算现在的项目进度,研学课程处于课程框架搭建阶段,暂时还不需要腿子和付春北的拍摄,让他俩跟着赵越跑跑剧组,了解大企业的制作流程,也挺好的。
尤其是付春北这个人,他本就有着鸿鹄之志,让他接触下冠创,他看到更多更广阔的地方,说不定有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