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30140(第1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姜婉儿摆手:“没事,我们村子里好多人都要参加的,会摆上好几十桌,不差你们两个,不算打扰。”

黎尚在一旁问:“什么是红白喜事?”红事他知道,白事他也了解,可这些词连在了一起,他就不知道是指什么了。

姜婉儿解释道:“按照我们本地的习俗,老人八十岁以上去世就是喜丧,如果老人过世前留有遗愿,希望看到儿孙结婚,小辈们就必须在丧堂完成婚礼,否则要尽孝守丧等上一年。简单来说,这是为了避免新人因为老人去世耽误婚期,也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的一种风俗,晚上要吃的,就是红白席。”

黎尚第一次听说这种习俗。贺临倒是对此熟悉一些,表示尊重和理解。

姜婉儿又劝他们:“一起来热闹热闹吧,新郎和我家沾点亲,我们家的人都会去,小半个村子也会来,丁村长家也不例外,你们不一定有晚饭吃,总不能吃泡面吧?”说到这里,她又一脸期待地说,“对了,晚上还有一些节目表演可以看呢。”

听了她的话,贺临这才答应了下来。

等姜婉儿走了,他劝黎尚:“这是村子里的重要活动,正好可以过去看看,说不定能够发现点什么线索。”

红白事是晚上五点半开始,眼看着已经三点多了,再进行查访也来不及了,折腾了半天,贺临怕黎尚冷,干脆直接带他回房间去暖和暖和。

他们回去和丁村长问了一下,丁村长一家也都会过去,正在头疼要给他们留点什么吃的,一听他们也收到了邀请,顿时劝了几句,让他们一起过去。

参加红白事自然不能空着手,贺临打听了一下村子里的习俗,和丁村长借了个红包,准备入乡随俗,包个红包。

黎尚表示自己也可以出份子钱,贺临却死活没让他掏,黎尚就懒洋洋地趴在床头,看着他包红包。

贺临边包边跟黎尚聊天:“我小时喜欢参加别人家的婚礼。”

黎尚问他:“为什么?”

贺临认真想了想:“热闹啊,那么多人围在一起吃饭。而且我小时候长得可爱可以当花童,后来么可以抢气球,再后来个子高了,就思考要不要接个花束玩玩。”他把钱放入进去,“现在想想,好像除了觉得热闹,也没什么好稀罕的,但是,热闹就是好处,日子嘛,总要热热闹闹的过不是吗?”

他说完以后在红包背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拿到黎尚的面前:“快,签个字。”

黎尚没接,有些不解道:“你都把钱出了,写你一个代表就行了,我签字干什么?”

贺临坚持要往黎尚手里塞:“不行,两个人去呢,你要是不签,我可帮你签了。”

黎尚看着贺临的样子,直觉他可能写不出来什么好东西,这才把笔接过来签了个名字,贺临满意地看了看两个人并排在一起的名字,得意地晃了晃:“两口子,一家人。”

黎尚:“……”

第135章12“不能让我的老婆独守空房。”……

到了晚上五点,贺临就有点坐不住了,拉着黎尚问着路往办事的地方走去。

那么多人聚会,在家里肯定是坐不下的,村子里有个举办这种活动的专门场地。

场地外圈是高高的围墙,前后有门,里面是一片可以摆酒席的空地,前面不远处是个半高的戏台子,大概是过去唱戏用的。

黎尚走到了场地门口,抬起头就看到了红色和白色的装饰,长长的红白布条挂满了正门口的屋檐,红色为主,白色点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大的红色花结。

看上去就有点让人说不出的诡异。

几名当地人正在利索地擦好桌子,摆上椅子。

看得出来,在本地已经办过很多次类似的活动了。

门口有签到台,负责登记的是名中年男人,一看到他们到了,让他们签了名字。

男人没有多说话,接过了红包,对着他们鞠了一躬,就让他们进去了。

姜婉儿先到了,将他们领到了一个桌子去,那桌子靠近台子,是在舞台的右侧面。她和别人换了个位置,和他们同桌。

贺临向她打听:“你二伯姜善仁呢?”

他们下午就是去找他,发现他和媳妇不在家中才出来的。

姜婉儿指了下:“后厨忙活呢,他是村子里帮厨的,我二伯母虽然干不了重活,但是简单的也能做点,正帮忙摘菜呢。”

这种时候那两个人应该正在忙碌,贺临没过去急着问话。

他继续问道:“那边主桌坐的是谁啊?”他只认得其中的丁村长,此时丁盛正和旁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相谈甚欢。

姜婉儿向他们介绍道:“都是村子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丁村长,鲍书记,马婆婆,那个戴眼镜的,是村子里的卫生院的主任。我爷爷回头也会坐在那桌。”

过了一会,一个棺材先被一众年轻的小伙子给抬了进来,一边走,一边撒着白色的纸钱。棺材就放在了戏台子的后方。

他们来的时候看过资料,今天去世的是村子里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头,结婚的是他的孙子。

贺临问姜婉儿:“你们这里是土葬还是火葬啊?”

姜婉儿道:“土葬,这里地广人稀,村子后面有专门的土葬用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