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18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加上画质的问题,周时寂总觉隔着手机屏幕瞧不真切她的模样。

自从她去了N国,两人的联系比过去又少了许多,连微信上的记录都肉眼可见地没几句话。还包括邮件的往来。周时寂倒也不希望她为了挤出空隙和他絮絮叨叨而牺牲她休息的时间。

距离最近的一封邮件是他写给她的,在小年当天,她还没回复。距离最近一次两人通视频,是一个多月前的12月31日她的生日当天,却也仅仅短短的十分钟。距离最近的一条微信消息也是他昨晚睡觉前发的。

有时候她的一些琐事,周时寂反倒是通过王远获知的。譬如王远拍了一幅林蝉写的春联,说林蝉的字被大伙儿夸了,而他作为熟悉周时寂的人,感叹的是林蝉的书法一看就是跟周时寂学的。

周时寂也有些意外。他只在那一年春节手把手把手教过林蝉,林蝉专门模仿他的字迹,拿他的几幅字当字帖。如今却学得八分像。他猜测是林蝉后来又偷偷练字了。

见他半晌没动静,林蝉以为自己这边信号不好,画面卡顿了,她狐疑地把架在支架上的手机拿起来。

周时寂这才薄唇微勾:“我在仔细瞅你而已。”

林蝉象征性地捂了一下脸:“我是不是又黑了点?”

周时寂说:“没有。不过又清减了点。”

重新拿起被她当碗用的搪瓷杯和筷子,林蝉愈发有底气地大口嗦起螺蛳粉,然后语焉不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厨房大师傅是我们自己那边过来的,但没有食材,吃中国饭的机会还是少。”

把搪瓷杯里的螺蛳粉往镜头前晃一下,她又说:“转达同事们对你的谢意~”

她现在吃的螺蛳粉,还有其他像火锅底料等方便携带的食品,前阵子她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很大一只包裹。

是周时寂送她的28岁生日礼物的其中一部分。他交由老乡带给她的。

而帮忙带东西的老乡,出自周家的企业。

周家的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在非洲的一些国家一直有商务往来,去年竞标了华国支援N国的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始往N国这边派遣员工。

于是林蝉得以收到千里迢迢的来自周时寂的礼物。

周时寂早就考虑到她肯定要分一部分给同事,所以数量准备充足。

当然,所谓的“充足”不过相对而言,最多让她打打牙祭,他隔一阵会再寻机会找人给她带。

周时寂问她是不是晚饭没吃饱,这会儿才宵夜。

林蝉忽地停止嗦粉,侧耳问:“听见没?”

周时寂点头:“听见了。”

枪声。

隐隐约约的枪声。

这个被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的首都,在这个华国人的除夕夜,没有绚烂的烟花,没有喧哗的爆竹,只有零星的枪声偶尔划过使馆周围的夜空。

林蝉淡定地继续埋头嗦粉。

她早已经习惯,习惯冲突、暴力、武装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高频词。

只是两人没聊几句,林蝉急急忙忙起身:“我同事喊我,我看看什么事!”

周时寂一个“好”字尚未应出口,视频匆匆挂断。

他对着黑屏的手机盯了好一会儿,失笑。他想他得开始习惯,习惯她会挂他的电话,并且不会再打回来。

确实,林蝉没再打回去。但她并非故意。

事实上她连挂电话都是不小心,当时她太着急了,也没注意,她跑去应和同事之后折返,发现视频电话已经结束,以为是周时寂等不了她,他自己挂的。

真正叫周时寂清晰地产生她长大了的感觉,是在三月,央视做的一档优秀青年党员系列微纪录片,最新一期播出的节目里,林蝉露了脸。

那期节目的主角是林蝉,讲述了青年外交官林蝉在N国的工作日常。

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长,周时寂反复观看。

节目的镜头里,林蝉的头发清爽地扎起,穿一身轻便的浅蓝色套装,上衣下裙,优雅又稳重。

站在驻N国的大使馆前,她嗓音清亮。

“到N国,是我第一次驻外……”

“有些人可能觉得外交工作特别高大上,实际上外交的外延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接地气……”

“N国的人道主义形势愈发严重,我非常自豪自己作为驻外第一线的党员,亲眼看到了我国政府如何雪中送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