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第13页)
nbsp;nbsp;nbsp;nbsp;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看上去是不差钱的,实际上却是最缺钱的。
nbsp;nbsp;nbsp;nbsp;毕竟身为皇子手底下总要养几个门人,就算是太子这样吃穿用度都是由内务府负责的,偶尔也还是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支出的。
nbsp;nbsp;nbsp;nbsp;“反正还要在这待一个月才能回京,等回京估计都要年底了。正好这几天也没什么事情做,我就想着买点铺子练练手。”
nbsp;nbsp;nbsp;nbsp;虞燕瞟了一眼弘皙打趣道:“你出来的时候不是还和有容大包大揽说要替她投钱,若是赚了就分红给她么?这几日弘皙哥哥你被阿玛带着到处跑,可有机会投钱进生意里?”
nbsp;nbsp;nbsp;nbsp;不要说弘皙了,就连一直嚷嚷着要来广州做海上生意的胤禟这段时间都被胤禛拉去充了壮丁,挨家挨户的搜查福寿膏的下落。
nbsp;nbsp;nbsp;nbsp;他们除了刚来广州的那几天接触了西洋商人和广州当地的商行外,自从虞燕捅破了大烟的事情后,胤禩胤禟两个人就带着总督手底下的官兵一直在追缴西洋商人手里的大烟。
nbsp;nbsp;nbsp;nbsp;那些愿意上缴的西洋商人还能继续在大清境内做生意,而总有些不愿意上缴大烟的西洋商人,胤禛对两个弟弟都下了死命令,把这些人全部赶回海外,不许踏入大清境内一步。
nbsp;nbsp;nbsp;nbsp;“我前段时间跟着九叔也转了好几个广州这边的商行,里边不乏有组建商船出海的商家,只是他们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放在大清境内太过稀罕,很多也不知道是什么,叫那些西洋人解释也解释不明白。”
nbsp;nbsp;nbsp;nbsp;弘皙笑着摇头:“九叔倒是财大气粗每个商会都投钱,还一口气占了两三个铺子,我可没那么多钱,东宫很穷的。”
nbsp;nbsp;nbsp;nbsp;虞燕没忍住笑了一声,随后正正神色道:“你是想在我这里投钱?”
nbsp;nbsp;nbsp;nbsp;弘皙点点头:“你买的那个丫头石氏,我在和九叔兜转的时候无意间打听到过。她从会打算盘开始就一直帮着家中理事,十多年来一直都是她经营着石家的铺子,从一开始的一两家铺子扩大到将近要有四十多家,可以说在她爹抽大烟之前石家算是这一片做海贸做得最好的一户人家了。”
nbsp;nbsp;nbsp;nbsp;“阿玛帮我查过她。”
nbsp;nbsp;nbsp;nbsp;虞燕对石香姑的了解本来不深,是因为要用她管理广州的商行所以胤禛才派人花了大功夫探查她原先的家境。
nbsp;nbsp;nbsp;nbsp;“她家里原先也是有商船出海的,而且大多数人出海去的都是法兰西那块地方,她家倒是不挑,只要能避开海盗的行经路线,哪里她都会去。”
nbsp;nbsp;nbsp;nbsp;“她做海上生意很有一套,俗话说得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弘皙笑笑,“如今你们刚刚起步,我往里面投钱说不定日后得到的分红还多,是不是这个道理?”
nbsp;nbsp;nbsp;nbsp;虞燕好奇道:“除了有容那份外你打算投多少?”
nbsp;nbsp;nbsp;nbsp;弘皙比了个一:“一百两。”
nbsp;nbsp;nbsp;nbsp;一百两不是一个小数目,虞燕也没想到他这次出来太子居然给他准备这么多银子玩nbsp;nbsp;,一时间都有些羡慕嫉妒恨。
nbsp;nbsp;nbsp;nbsp;但是转念一想,自家阿玛那点银子也被自己美曰其名借得七七八八,顿时心里又平衡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你也不怕这么多银子打了水花。”
nbsp;nbsp;nbsp;nbsp;虞燕叹了口气,她自己其实心里也没什么底气,石香姑的经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海贸这块大清迄今为止都没有成熟的体系。
nbsp;nbsp;nbsp;nbsp;理藩院主要管理的还是蒙古、回部以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事务,最多就是和罗斯的外交,至于法兰西、英吉利、葡萄牙等逐渐强盛的外邦国家在大清看来仍旧是蛮夷弱邦,不屑于折节下交。
nbsp;nbsp;nbsp;nbsp;不过怕归怕,事情还是要继续做的。
nbsp;nbsp;nbsp;nbsp;她就是这样子的性子,在事情完成之前从来不会给任何人保证,只有确保事情能成功又或者是事情都在她的掌控之中的时候才愿意和别人分享成功。
nbsp;nbsp;nbsp;nbsp;“对了,还有件事情,你当初和皇玛法约定在上书房进学的年纪只到八岁,翻过年你可就满八岁了,到时候你还要继续在上书房念书么?”
nbsp;nbsp;nbsp;nbsp;弘皙犹豫了一会问她。
nbsp;nbsp;nbsp;nbsp;“继续是肯定要继续的,但是皇玛法那边想要说服他肯定要拿点东西出来,否则就这么明着和他说想要继续念书他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nbsp;nbsp;nbsp;nbsp;“那你打算怎么办?”
nbsp;nbsp;nbsp;nbsp;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早在许久之前虞燕就已经考虑过了,当时她在给双卿写信嘱托她写下《世情薄》一书的时候顺便给温宪公主也写了一封信。
nbsp;nbsp;nbsp;nbsp;信中大意就是让她从民间寻一些工匠根据她画出来的图纸改造如今流行的传统手摇纺车——图纸是她回忆历史课本上的珍妮纺纱机画出来的。
nbsp;nbsp;nbsp;nbsp;应该说还好世界近代史的开篇就提到了工业革命,那张珍妮纺纱机的图片因为期末复习常常翻书的缘故已经深深刻在她的脑子里了。
nbsp;nbsp;nbsp;nbsp;这种能极大程度上提高纺纱行业工作效率的东西绝对是对家国有益的,献上去给康熙却也不会太过引人注目,这笔功劳完全可以换她继续在上书房念书。
nbsp;nbsp;nbsp;nbsp;但是虞燕没打算在这种时候告诉弘皙,她只是含糊地把这件事情混了过去。
nbsp;nbsp;nbsp;nbsp;广州这地方哪怕到了十月中旬也没有多冷,只是空中常常阴云密布,偶尔会落几滴雨珠下来。
nbsp;nbsp;nbsp;nbsp;处理完大烟的事情过后胤禛他们也都松了一口气,郑氏及其部下被两广总督抓捕后全部运送回京,按照康熙对反清复明一事的敏感程度来说,他们肯定保不住命,这让虞燕还有些戚戚然。
nbsp;nbsp;nbsp;nbsp;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石香姑的海贸生意倒是做得风生水起。
nbsp;nbsp;nbsp;nbsp;前段时间虞燕跟着她去西洋商人那里取货的事情,恰好发现了放在罐子里的咖啡豆。
nbsp;nbsp;nbsp;nbsp;欧洲那边早已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但是在大清境内这种黑不溜秋的东西碾成粉末泡出来的水让人看着还是心有畏惧,所以哪怕来这里做生意的西洋人基本上都有喝咖啡的习惯,但是咖啡这东西在广州并没有流行起来。
nbsp;nbsp;nbsp;nbsp;但是虞燕知道咖啡这东西在后世有多流行啊,而且咖啡传入中国后最流行的几个地区无非就是广州、上海这几个地方。
nbsp;nbsp;nbsp;nbsp;她就干脆让石香姑在这原来的铺子上面建立了一个小型咖啡馆。主打的噱头当然不单纯只是咖啡,而是利用单独为女眷开设的名头来吸引那些想出门但又不得不碍于礼教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