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40250(第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余总工:“老先生我是不是见过你?”

余总工觉得自己要是见过不应该没有印象,更别提老先生在发动机方面的造诣,单从那些问题上就能看出来超越了自己,他见过一定不会忘,但是他就是想不起来。

下一秒,余总工听到苏海炳的回答脑子嗡的一声,“苏,苏老先生?您是苏老先生?!”

他十分的难以置信,声音都高了好几个度。

不怪他这么激动,要知道他知道的那个苏老先生是国内第一台发动机的研发者,深耕发动机,原本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就是他制造的。

要是没有他,国内很多和发动机相关的行业到不了今天这个程度。

余总工看着苏海炳那张脸,和报纸里的那张逐渐重合。

是,真的是苏老先生,他居然见到苏老先生了。

余总工此时不像是一个厂子的总工程师,颇有点小年轻的样子,他克制了又克制,“我能和您握个手吗?”

苏海炳没有拒绝,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他刚才还在怀疑他窃取别人的成果,结果人家如此赤诚。

他主动握住了余总工的手。

一向稳重严肃的余总工嘴角咧到了耳根子,收都收不回来,“苏老先生我们厂的T-WQ型号发动机就是在您的SA型号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的,我们厂的拖拉机、农机都是用的T-WQ型号发动机……”

余总工有点夸不到重点上,但无论是谁在这里都能看出他对苏海炳的崇敬之情。

苏海炳对此却并不觉得骄傲,他只是在一个领域深耕,做出了一点成绩。

他还因为自己领先其他人甚多而忧虑,忧虑自己身体不济,发动机发展会后继无力,变得迟缓。

他们要追赶的是国外的脚步,而不是和自己比。

现在他发现自己的忧虑是多余的,高手在民间,他过于高看自己了。

他不仅不为此难过,他还很高兴,他们国家又有追赶甚至超越的可能。

因为据他所知这台发动机已经超越了国外市面上的发动机,哪怕没有公布性能更加优越的发动机,他们差距也不会太大。

苏海炳等着赵章,有余总工在时间过的并不慢。

余总工知道苏海炳想见赵章心切,所以主动在上班那个点停下了,“许组长应该来了,我带您去见见。”

苏海炳自然没有不同意的,两人出了办公室,走向赵章的办公桌。

苏海炳见到赵章年轻的面庞心里诧异,却没有急于表达什么。

余总工已经在前面介绍了:“许组长这是研究发动机的苏老先生,他看了XU-1发动机想要跟你了解一下。”

赵章记性好,余总工一说他就猜出苏海炳是谁了,对于这种为国家奉献的科学家赵章表达了敬重,多余的倒是没有,发动机只是他研究的项目之一,如此‘博爱’的他自然不会对某一个项目的顶尖大佬打心里崇敬。

更何况他不觉得自己不如项目的顶尖大佬。

苏海炳没有在意,别人的崇敬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作用,甚至他觉得赵章这样才好,没有崇敬,他们是在一个平台上,不会因为身份问题有所倾斜,能更好的探讨。

苏海炳:“我看XU-1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废气驱动的涡轮,这个想法很好……”提高了燃烧效率和输出动力,之前他就没想到这一点,应该说想过涡轮,但是增压增加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压缩量是没有考虑到了。

看到XU-1发动机他才确定涡轮增压技术的确有效可行。

“这个直喷技术也是非常不错的技术,确保更高效的燃油燃烧。”

赵章?

赵章:觉得这位不是来探讨的,是来夸他的,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都在说某某技术应用的好,那不就是夸他吗。

他会害羞的(?)。

赵章打断了苏海炳,点出XU-1发动机的缺点,他自己知道它的问题有多少,进步空间有多广阔,比如这个转速,其实还能更快,但是它却没有达到。

在苏海炳眼里XU-1发动机无疑是全国最好的,听着赵章这一通爆缺点,刚开始他是难以置信的,但是越听越不对劲。

“你……的意思你能改进?”

赵章:“目前改不了。”

他停顿了一下,“材料限制,目前国内的材料无法承受更优越的性能。”

苏海炳刚想问为什么目前不行,被他这大喘气给闹的,话到了嘴边又给咽下去了,不上不下的。

“我理解的没错的话,你的意思是只要材料跟上,你就能提升性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