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正治格局(第1页)
省城的信息无孔不入,饶是专案组差不多换了两三茬人,吴轩鸿上午才服毒自杀,关在里面接受调查的中午就都知道了,从下午到晚上口风顿时大变,纷纷招供吴轩鸿是幕后指使!
墙倒众人推,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
当然确实包含策略上的考虑,之前诸如崔龙生、李慎等人主要是不敢说,怕说了没命甚至连累家人,现在好了,全部罪行都推到吴轩鸿身上,死无对证。
公布名单当中被波及到的居丛岳真是识时务得早,脑子转得快,主动跑到蓝京面前辞去副市长职务,这一招使得他虽丢了实权却平稳落地,安危度过此次堪称金河历史上的官场风暴。
同样被波及的张九宽在名单公布前五个小时黯然辞职,不管真假,他反正坚称不知道张炎诈死,因此好消息是儿子死而复生,悲喜交集滋味难言。
不知是否感应到了,中毒后一直昏迷未醒的肖汝学突然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身死,至此新材料产业案的幕后主凶吴轩鸿、东青具体作案的肖汝学都死于同一种毒药之下,有关骗补的种种内幕成为永远的谜。
有人觉得此案把省领导都卷进去了,金河市委怎会无一人涉案?这不科学。
因为前正法委书记李慎只承认纪绎夫妇遇害后受吴轩鸿指使,第二天到办公室悄悄转移全套材料,然后交给了省纪委副书记崔龙生(崔龙生则说又交给吴轩鸿,还是死无对证);张九宽纯粹受儿子张炎连累,本身并没有涉案。
其他市领导呢,难道省领导隔空指挥到区领导一级?
实际上在审讯过程中出现了数次“突发事件”,诸如双规后始终拒不承认有经济问题的区委书记蔡荣斌,事实上查到最后的确、至少没在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捞钱,他曾在某次审讯中突然指项目之所以一波三折得到批准,还是关键时刻某位市主要领导支持了一下,据说背后与某位全朝明闻名的富豪有关,审讯人员赶紧警告“你只谈自己的问题,不要乱联系乱猜测”。
肖汝学中毒前的审讯中也隐约说过市主要领导在新产业材料园项目中的影响,被问急了索性反问“你们觉得几十亿的项目不经市主要领导点头能推吗”,审讯到这样的深水区则赶紧叫停,不能再问下去。
因为不管指的哪位“市主要领导”,两位都跨省提拔重用,属于不能碰的禁区。
别说蓝京和专案组,就连石应铨听了也得装作没听见,这就是案子复杂玄奥、深不可测的地方,到最后有且只能以一位副省长自杀草草结案。
事后沈廷提议就专案组成功追加十多亿资金一事专门嘉奖,蓝京摇头说不可以丧事当作喜事办,老百姓纳的税委托我们管理,平白无故损失掉四十个亿,我们居然好意思为追加的那点钱发奖金,不象话!
再后来经过多方联系,好不容易辗转找到隐居在京都的吴轩鸿爱人唐晓,她透过中间人传话同意火化,骨灰运回京都安置,场面上的抚恤金等以及别墅里的遗物也分批送抵指定地点,由始自终她没跟朝明方面有直接接触。
有人说唐晓为吴轩鸿的死伤透了心,有人说未必如此,她这么做恐怕经高人指点,因为吴轩鸿涉案一事看似了结,实质没有,他牵连背负着相当多的秘密,会不会某些方面仍试图从唐晓身上打开突破口?这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相当严重的概率问题,哪怕十万分之一都不值得冒险。
结案给蓝京带来的隐形好处是腾挪开人事任免的自由空间,市委层面张九宽辞去统战部长,正府层面居丛岳辞去副市长,此外东青区委受两案影响班子还没完全配齐,经开区受强占耕地建别墅事件影响也有多人受处分或事后问责被调离。
经省委统筹,安排省正府办公厅副主任魏加一担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主要解决正厅待遇,同时相当于退出一线岗位。魏加一跟随季龙井时间比较长,是名副其实的“省长二秘”(相对最亲近的贴身秘书而言),空降金河大本营亦是趁虚而入,往竞争对手阵营锲根钉子。
空出的副市长位置循旧例给了目前市公安局长吴璋,这叫上挂半级,秦铁雁及市正法委不再分管市局也让金河各方普遍松了口气。
蓝京只悄悄做了件事,将围城大产业园的钟皓交流到东青区担任副区长,即原先正处待遇提升为正处职,对翁敏婕而言是小CASE,而东青两位主要领导都由蓝京亲手提携还有什么话说?
钟皓调到金河得益于蓝京“金河缺干部”为由实施的大规模“引进人才计划”,两桩大案查处或逮捕的厅级、处级就三十多个,加上停职的、问责的、调离的,倘若把科级也算上将突破一百,这笔账列为市委组织部最高机密,根本不敢对外公布。
由此一来翁敏婕手里干部人才储备根本不够,哪怕把姓翁的、姓毕的都算上也不够,不得不同意“引进人才计划”,从围城、伍潭、泸叶等市交流优秀年轻干部。
为谨慎起见,蓝京又一次透过郑乙健牵线拜访了任老,当听到“全省干部融合发展”时,任老点点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