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9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周氏急道:「阿娘生辰。祖母肯定会准备酒宴,我们都得去给阿娘庆贺。端端你不去,这像什么话!」

宁毓华道:「酒宴我会去,私底下见阿娘,我就不去了。我书房里有块古砚台,我从二叔那里拿来。阿娘喜欢古砚,你带着小郎一起,拿去给阿娘。」

周氏松了口气,见宁毓华成日在田地中,人晒得黑了,眉心一道清晰可见的皱纹,看上去心事重重。

「近来天气不错,地里的小麦该快要收成了吧?」周氏关心问道。

「嗯,再等上七八日,就得收小麦了。」宁毓华擦干手脸,将帕子扔到盆中。

周氏叫来小厮收拾盆几,她跟着宁毓华来到竹榻上坐下,倒了盏温水递过去,问道:「可是出事了?」

宁毓华叹气,接过温水吃了口,说了北地种子收成不好之事,「病虫,优良种地,肥等,困难重重,眼下一样都没有眉目。」

其实周氏一开始就不同意宁毓华留在江州府,虽然他得了户部司的差使,也是正经的五品户部官员。如钱夫人所言那样,在地中刨食艰难,没甚前途。

既已经选择了一起留在江州府,宁毓华言而有信,身边只有她一人。因瘟疫回京城娘家的事耽搁了,宁毓华打算让她带着小郎,在秋闱后与江州府的举人们一起进京,明年春闱放榜,新科进士归乡庆贺时,再与他们结伴江州府,路上好有照应。

两人已经过了新婚燕尔,周氏看多了夫妻之间的嫌隙,就如宁府钱夫人夏夫人她们,日子并非尽如人意。

能得宁毓华的尊重相待,周氏已经比较满足,她赶忙把心底升起的那点埋怨抛掉,道:「辛姨娘跟董姨娘一起找到我,跟我哭诉了好一阵。说是四郎五郎他们的亲事无人管。找到阿爹,阿爹称儿女亲事,都由阿娘操持。唉,阿娘摆明了不管,四郎五郎他们年纪是大了,秋闱前不相看,还可藉由让他们安心读书,莫要耽误了考学。要是四郎五郎考中了春闱,到时候就再也说不过去。无论阿娘那边如何想,四郎五郎始终是你的兄弟,在外面,都把你们看做一家。姻亲要慎重,选一个让人不省心的,到时还有得你头疼。」

宁毓华现在就开始头疼,他撑着眉心揉了揉,道:「这件事你别管,阿娘性子刚烈,你是晚辈,指不定阿娘会直接不给你脸面。」

周氏愣住,道:「阿爹不管,我不管,你也不管,祖母更不会管。难道要让两个姨娘她们去出面张罗?」

当家主母在,姨娘出面去张罗庶子亲事,结亲的人家没脸,宁氏更没脸。

宁毓华站起身,道:「反正你先别管。晚上你与小郎一起用饭,我去找小七。」

秋闱即将到来,立春后白日变长,明明堂下学比较晚。宁毓承回到松华院时,天已经擦黑。

宁焱他们本来要来与宁毓承用饭,看到宁毓华来了,知道他有事,两兄弟便藉口回屋自己去吃了。

看着他们长高了的身影,宁毓华叹道:「阿焱阿垚真是见天长,我记得从京城回来给祖父守孝,他们才这点高。」他抬手比了下,「现在小郎都快到我腰间了。」

宁毓承拿澡豆抹在手上,一点点搓手指上的墨汁,答道:「他们长得快,是跟着我用饭。小郎也是,三顿都有肉,,蛋更没少过,每天还要吃煮的牛乳,以后小郎肯定比大哥要高。」

宁毓华上下打量着宁毓承,平时没甚主意,这时发现他已经比自己高了一个头顶,不由得讶然道:「小郎以后真会比我还要高?」

「肯定比大哥高。」宁毓承笃定地回答。

手指都搓红了,墨汁还是洗不大干净,他干脆不去管,拿帕子擦干手。

兵营的兵将,要是身高体壮,俸禄都会多拿些。宁毓华想到吃饱饭,吃得好的重要,再想到地里的小麦,神色又低落下去。

宁毓承让福水送了饭食进来,他看向宁毓华,道:「大哥,我们边吃边说。」

现在宁毓承每天都要忙着学习,以他的成绩,除去发生特殊情形,考进士肯定十拿九稳。进士对宁氏子孙来说算不得什么,宁毓华盼着宁毓承能拔得头筹,高中状元。

宁毓华习惯了宁毓承吃饭时,顺便商议事的习惯,在桌前坐下来,顺口道:「小七你别紧张,你的学习一向好,就策论文章欠缺了些。说是欠缺,也要看考官。有些考官务实,你就正好投了契,解元状元十拿九稳。」

宁毓承不在乎解元状元,如宁毓华所言那样,解元状元只看考官的喜好。比如状元由陛下钦点,这个状元,只是权衡的结果。

文无第一,他只要考中进士,有功名在身方便做事即好。

「大哥,解元状元我可能都拿不到。」宁毓承笑了起来,见宁毓华怔怔看来,解释道:「宁氏宴宾客的事,阿爹被参奏了,陛下训斥了阿爹,罚了他一个月俸禄。」

「庆兴县在修河道,朝廷只当不知道,钱粮从何而来。」宁毓华本就烦躁,听到宁悟明被罚,怒火顿时攻心。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