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包袱太重为何不放下来前行(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累了自己,彩色人生已不在

“生活真是太累了!”常听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在运转。说生活太累的人是他本人活得太累了。

是啊,生活的涵盖量是太大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可谁又能保证你所接触的事都是好事,你所遇到的人都是谦谦君子呢?即使是上帝保佑你,恐怕也不会那么幸运,更何况并没有万能的上帝呢?所以,生活中必然要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有喜有悲,有幸运之神的眷顾也有不幸的降临。遇到的人也是如此,有君子也有小人,有高尚之士也有卑鄙之徒。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否则生活又怎么能称之为生活呢?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糅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世界,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

在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不与自己性格相符的人相处,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坦然、磊落、轻松地对待,还是谨小慎微,抬头怕顶破天,走路怕踩到蚂蚁呢?值得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的琴弦绷得太紧,也就是别活得那么累。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活着。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一般都是一些胆小怕事者。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考虑会不会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某人;每做一件事都要瞻前顾后,生怕因为自己的举动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万分小心,那真是连个臭虫都不敢打死的“谨慎”之人。其实,你的周围有那么多人,而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你不可能做到使每个人都满意。即使你样样谨小慎微,还是会有人对你有成见。所以,只要不违背常情,不昧着自己的良心,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恐怕比那样更好。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每遇不幸之事发生时,不能辩证、乐观地去看待。而且容易对生活产生悲观想法,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哪怕是看电视时看到日本发生了地震,死了许多人,也会紧张得要命,夜里不得安睡,总是疑心地球要爆炸了,自己也会上西天了。你说,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如果长此以往,总是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事。处处都要考虑得失,时时都要注意不必要的小节,你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干大事、去成就你的大事业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你连很小的一件事都要左思右想,时间就在你的犹豫中溜走了。也许,当你老了的时候,你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到那时,只有眼看着五彩斑斓的人生变成黑白的了。

时刻感觉生活太累的人,必然看不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更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统统用来盯住自己周围狭小的一点空间,而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而且,他的生活是非常被动的,因为他不愿主动去做什么,生怕天上飞鸟的羽毛砸了自己。这样的生活不会幸福,更没有快乐可言,这样的生活是沉重的。

活得累的人很少有幽默感,更不会去放松一下自己,惟恐别人以为自己对生活不严肃。

活得累的人就像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铠甲:既不能活动自如,又不能脱去它,因为它太沉了,压在身上重如千斤。活得累的人就像永远戴着一副面具,这副面具在人前谨小慎微,在人后愁眉苦脸。这样活着真是太累了,简直喘不过气来。既然活得累是件很痛苦的事,既然生命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宝贵、那么短暂,我们何不换一种活法,活得轻松、幽默一点,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阳光,把阴影抛在后头。即使工作任务很重,也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这样会对你的工作更有益处。

是的,乐观、豁达可以使人信心百倍,即使是天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多一点幽默感,那将使你觉得生活乐趣无穷。有人说中国人是不会笑的民族,这实在是一种侮辱。中国人性格虽然拘谨了一点,但不会拘谨到不会笑的程度。当然了,幽默并不等于笑话,一个油嘴滑舌喜欢说笑话的人并不一定有幽默感,相反,一个性格拘谨的人如果遇事豁达,则必定有不少幽默细胞。做人就应该多培养点幽默感,这是人类的特性之一。人生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能够有点幽默感,日子岂不好过得多。

笑对人生,万事都能泰然处之。这样,你就能活得轻松多了。

用健康换成功,不值得

有这么一道选择题:你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选项A:知识B:财富C:健康。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做载体,代表精神生活的知识和代表物质生活的财富都无从谈起。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先决条件,这是一条铁的法则!”虚弱无力、没精打采的人有可能过上高雅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但他很难走在人前。

伟大的人物往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而身体中焕发出的生命力量是巨大的。

这种力量就是布瑞汉姆领主连续工作176个小时的狂热,就是拿破仑24小时不离马鞍的精神,就是富兰克林70岁高龄还露营野外的执著。格莱斯顿以84岁的高龄还能每天行数公里,到了85岁时还能砍倒大树,无不依赖于此。站在生命的门槛上,我们年轻、有朝气、充满希望。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拥有应付一切危机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主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状态更重要呢?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纪念古代的一位伟大人物诸葛亮的一句话。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一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他的形象几乎被神化,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某些有谋略、有智慧、有才能的青年男女,为不健康的身体所羁绊,壮志未酬。天下最大的失望,莫过于有志而不能酬,感觉到自己有着强大的精神能力,但没有充分的体力作为拼搏的后盾;感觉到自己有凌云壮志,却没有充足的体力去实现它,这是人世间最悲哀的一件事情!

许多人之所以饱尝“壮志未酬”的痛苦,就因为他们不懂得去维持自己身体的健康。

李奋勇是一家银行的计算机专家。2005年初,他被选拔为单位系统开发小组副组长。开发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常常晚上加班到12点左右,平均一天要有十几个小时与计算机相伴。越是天热,计算机越“犯脾气”,动不动就死机。人总感觉置身于紧张之中,即使回到家中也不能安下心来。他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是核心,所以感觉责任和压力都很大。项目内容总在脑中萦绕,挥之不去,如果不依靠酒精,就难以入眠。有一天在上班途中突然头痛,他以为是感冒了,但此后头痛就频繁发生了。精力也大为减弱,提不起劲儿来。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身心极度疲劳综合征。

于海洋是一家电脑公司技术咨询部门的项目主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他们所承接的业务急剧增加,完成期限越压越短。他白天在电脑前与顾客商谈,夜里又要编程序,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就撑不住了,先是情绪焦虑、急躁,精神状态极为不好,后来发展到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他还觉得眼睛疲劳难受,眼前似乎总有白色光点一闪一闪的。这些感觉不断加重,他只好去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身心过度疲劳。

21世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身体健康方面的巨大威胁。

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时,当我们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家庭努力打拼时,我们同时在没完没了、应接不暇的劳作、会议、公务、应酬中,拼命地从自己的身体矿藏中索取甚至透支资源。

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四十岁之前用健康换金钱,四十岁之后用金钱换健康!多么形象的描绘啊!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真正地了解了生活的本质,就不应该再用健康去换取金钱、地位、荣誉了,因为,身体第一,工作第二!健康是我们为之奋斗、赖以生存的一切,成功的方式可以有一千种,但身体只有一个!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成功去牺牲健康的身体!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记住,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健康,再大的成功也不与健康等值。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按照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健康的卫生知识来充实自己,那么每一天都是成功的。

作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没有躺卧在草地上,凝望苍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闪烁了?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地,观草木荣衰了?你有多久没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对不对?

现代人太忙了,忙碌烦躁是多数人的生活写照。每天总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觉得生活茫然,不知为何要这么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来**去,即使累了、烦了,却还是摆脱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种惯性,而一旦脱离了这种惯性,整个人又似没有了魂的幽灵,整天晃来**去,不知所措。偶尔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来的快乐,不敢受用。

商界一位名人在接受访时说道:“我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常常是连吃饭的时间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结果竟是吃了几场官司,坐了一次牢,并最终于47岁英年早逝。虽然积累了几亿财富,但在世时他得到的似乎仅仅是忙碌和烦躁而已。

忙碌已非一种状况,而成了一种习惯。没有人喜欢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会落伍,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并存,因此许多人都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便一穷二白,停下脚步便身心皆空。于是,只能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只能用透支的身体作为生命中唯一的本钱,为“希望中的未来”而辛苦奔波。

没见过一只发条始终上得十足的表会走得长久;没见过一辆马力经常加到极限的车会用得长久;没见过一根绷得过紧的琴弦不易断;也没见过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不易得病。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自的奔波劳碌,像蜜蜂般振动着生活的翅膀,难免会有种种不安。所以,我们何不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想想,每分每秒的忙碌,除了累坏身体,增加脸上的皱纹外,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忙是自然要忙的。然而这绝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不仅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不仅需要忙碌,也需要休闲。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忙,人生如果没有休闲,就像一幅国画挤满了山水而不留一点空隙,缺乏美感。人生没有悠闲,就不能领悟、体味、享受人生。所以忙碌中要学会偷闲。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盲目地去忙,连革命的本钱都搞垮了,那人生也就没有忙的意义了。正如我们崇拜陈景润,但我们不赞成他那种不顾一切,废寝忘食,以致英年早逝的生存哲学。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也应该忙中有闲。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就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就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去钓鱼,去登山,去观海,想干啥就干啥。

其次就是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让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岔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鸳鸯共浴等。适时的忙里偷闲,可以让人从烦躁、疲惫中及时摆脱,为更好地工作积蓄精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