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利用新潮和面子搞掂客户(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从众心理,客户的致命弱点

先给大家说一个在零售商场购物的场景——

一位客户在柜台旁看商品,营业员热情地跑过来问“先生要买什么,我可以帮你”,结果客户说“我随便看看”,于是离开了柜台。一会儿柜台又来了一群人来买,大家唧唧喳喳地询问营业员。过不了一会儿就有一人掏钱买下了一个,于是其他人纷纷准备购买。这时候,先前的客户又出现了!他在旁边认真地听着,看着,还拿起了商品反复看。结果他说:“喂,给我也拿一件!”

这是实际发生在每一个柜台上的故事,是你、我、他都可能存有一种购物时的习惯,那就是从众心理。

你在挑选商品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从众心理呢?你在购买时所关注的是商品的什么呢?价格?信誉?还是对商品的了解和熟悉度?不敢下单,或者是觉得门槛太高?还是缺少示范,没人在你前面购买这样的商品?

买家看到的“很多人”是如何“看”的呢?在网络这样的一个虚拟的购物环境中,客户看到的就是商品的销售量,浏览量,及其客户对商品的评价。还有最新商品促销通知等,都能为用户营造这种“绝不仅有你一个人在购物”的环境。营造“有人”而且“人很多”的氛围告诉客户,买这件商品的客户并不仅只有你,你购买这件商品是很合情合理合群的行为。在你之前,很多人已经购买了这些商品,在你之后还会有很多人继续来买。不用担心,勇敢地按下“确认”键。

这就是我们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有,无可避免的。再看一个例子:

一女士打算去商场买衣服,经过商场门前的广场时,发现一群妇女围着一个人在抢什么东西。这位女士开始并不在意,等她走近一看,原来有一小商贩正在叫卖女土夏天穿的丝袜,十元钱三双,小商贩说是因厂家出口超过订单的部分要赶快变成现金冲抵成本才如此廉价的。不买的话,“错过这一村就没有这一店了”。这位女士原计划是去买衣服的,结果看见好多女性都蜂拥而来去抢购,结果也忍不住自己的从众心理去买了一大堆丝袜回家。

且不说那丝袜的来历是不是小商贩说的原因,也不说丝袜质量好坏。单就从这位女性从不想买到想买的过程,就是典型的购买行为中的从众心理使然。

“从众心理”其实是一种客户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溜”;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商家如果能有效地掌握或调动客户购买行为中的从众心理,肯定有助于产品的销售。

当然,“从众心理”也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结果:消极的一面是抑制客户个性,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这也是商家希望看到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客户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所以买卖双方无时无刻不在暗里明里“博弈”。

其实掌握客户的心理,比起其他条件如产品的价格、特色等,在营销上反而更有决定性。因为一切购买行为,到最后都是取决于客户当时的心理导向。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今“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已成为营销战争的秘籍。“攻心为上”对营销来说关键就在于抓住客户的心。

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客户不论是买东西或是吃饭,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如哪家商场的人多,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挤进去;哪家大排档生意好,即使没有空位,客户也愿意花时间去等,而不愿意离开。任何商店都是如此。如果客户发现哪家商店的人多,都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去逛一逛、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力度大的促销活动。即使附近的一家商店没什么人,也少有消费者会主动进去看看。这也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客户,有些并不是有急切的需要,而是为了凑热闹,看是否能得到实惠进行消费,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面对客户的从众心理,营业员可运用专业、时尚、口碑、热销的促销语言趁热打铁,促成交易。

客户接受营业员推荐的时候不敢作决定,营业员告诉客户谁谁在使用,尤其是她认识的朋友也在用,客户就会放心地购买。为什么做广告都要找明星找有影响力的人物?因为他们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人们看到著名人物的广告就会顺应大众的心理,营造一种你想我在使用,我想你也在用,大家想大家都在用的共同想法,正是大家想大家都在用的心理,广告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告就是利用人的从众心理产生效果的。绝大多数的客户对新品牌存在顾虑心理,在客户不能下决定的时候让她看看她周围的人都在使用,尤其是客户认识的人产生的效果会更好,这样的方式可以打消客户的疑虑,让客户放心。

要打开客户钱袋,就从好奇心下手

好奇心是所有人类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一种,在实际推销工作中,可以用话先勾起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兴趣,然后从中说出推销商品的好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注意力经济。

人人都有好奇心,美国人在经营中善于利用人类的好奇心,设法引起众人的注意和兴趣,以此来促进交易。美国人卡塞尔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洞悉别人心理的大赢家,他把这些都用在做生意上。

卡塞尔在闹市地段租了一块地皮,造了一间小木屋作为酒坊。小木屋四周均留有小圆孔,并挂上一块醒目的牌子,赫然写着“禁止观看”四个大字。来往路人禁不住好奇心驱使,越是禁止看越是想看,他们都簇拥着通过小圆孔往里面偷看。

这恰恰中了卡塞尔的圈套,进了屋内,看到另一块牌子上写着“美酒飘香,请君品尝”八个字,这时小孔下面正放着的一坛美酒,香气扑鼻。窥视者感到真是挡不住的**,于是忍不住争相解囊购买。

1998年,美国超级拳王泰森在和霍利菲尔德的一场拳击比赛上,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块耳朵,当场观众一片哗然。而后这件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卡塞尔便突发奇想,为他的酒坊设计了一种名叫“耳朵”的下酒菜。这种“耳朵”菜有荤有素,酷似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谁不想尝尝咬坏别人耳朵的滋味呢?“耳朵”菜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也为卡塞尔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人们对你卖的东西产生好奇,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一半的成交机会。商人如能巧妙地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很容易达到促销的目的。

美国商人鲍洛奇早年在美国一个叫杜鲁茨城的最为繁华的街道替老板看摊卖水果。有一次,老板贮藏水果的冷冻厂发生了一场意料不到的火灾。当消防人员赶来把大火扑灭时,16箱香蕉已被大火烤得变成了土黄色,表面还出现不少小黑点。这些香蕉一点都没变质,相反,由于火烤的原因,这些香蕉还别具一番风味。

老板把这些香蕉送到鲍洛奇的摊位上,让他降价处理。当时,普通香蕉每磅的售价是4美分,老板让鲍洛奇以每磅2美分,降价一半出售。老板还交代,香蕉只要能够卖出去,不至于浪费掉就行了,即使价格再低一点也可以卖。不少客户走到他的摊前,见到这些丑陋不堪的香蕉,只好摇着头转到别的摊位前去了。第一天,鲍洛奇只卖出了8磅。

第二天一大早,鲍洛奇又开始叫开了:“各位先生,各位女土,大家早上好!我刚批过来一些进口的阿根廷香蕉,风味独特,只此一家,数量有限,快来买呀!”很快,鲍洛奇的摊前就围了一大群人。众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黄中带黑的“阿根廷香蕉”,有些犹豫,不知道要不要买。

看到这么多人围到自己的摊位前,鲍洛奇兴奋极了,立刻鼓动三寸之舌:“阿根廷香蕉,阿根廷香蕉!最新进口的,我们公司好不容易批到的。这种香蕉产在阿根廷靠海的地区,阳光充足,水分多,风味独特!”

在人们将信将疑之际,鲍洛奇不失时机地问一位穿着得体的小姐:“小姐,请问您以前尝过这种‘阿根廷香蕉’吗?”这位小姐在摊位前张望很久,鲍洛奇早已注意到她了。她的眼睛好奇地盯着这些香蕉很久了,那样子很像打算买,只是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鲍洛奇决定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

“哦,我可没有,从来没有尝过。这些香蕉蛮有意思的,只是有点黑。”小姐说。

“这正是它们的独特之处,否则的话,它们也就不叫阿根廷香蕉了。你见过鹌鹑蛋吗?鹌鹑蛋也是带有黑点,但是鹌鹑蛋却特别好吃,不是吗?”鲍洛奇唾沫飞溅地说,“请您尝尝,您从来没有尝过这种风味如此独特的香蕉,我敢打赌!”接着马上剥了一只香蕉递到小姐的手里,小姐接过吃了一口。

“味道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独特?”鲍洛奇不失时机地问。

“嗯,味道确实与众不同。我买8磅。”小姐说。

“这样美味的阿根廷香蕉只卖10美分一磅,已经是最便宜的啦。我们公司好不容易弄到这么一点货,大家不尝尝?错过机会您想买就买不到了。”鲍洛奇大声吆喝起来。

既然那位小姐已经带头买了,而且说味道独特,再加上鲍洛奇的鼓动,大家不再犹豫,纷纷掏出钱来,想尝尝“进口的阿根廷香蕉”到底是什么样的独特味道。于是你来5磅,他来3磅,很快,16箱被大火烤过的香蕉竟然以高出市价一倍的价钱卖得精光。

可见,经商中设置悬念吊起对方好奇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游说方法。在你满足了他人好奇心的同时,对方也就会自觉地接受了你的意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