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艺术和创作(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当我画我答应过要画的画时,请你们把这些姑娘中最美的姑娘送给我,这样就可以使真正的美,从活着的模特儿身上移置到无声的肖像上。[57]

当时,宙克西斯所在的意大利南部城邦克罗顿的居民听了这一番话后,就出了一份公告,将姑娘们集合在一个地方,让宙克西斯挑选他中意的姑娘。结果他挑选了其中的五位。当时许多诗人把这五位姑娘的名字记载了下来,因为她们都是为这位画家的鉴赏力所认可的,而这位画家是最优秀的审美鉴赏家。西塞罗记载下这则有关宙克西斯从事绘画创作的轶事后,就作出如下的评论:

他挑选了五位,因为他认为,他力求组合在一幅美的肖像中的所有特征,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发现,因为自然还不曾在一个单独的事例中,使某物变得完美无缺,并在每个部分中都达到实现。[58]

西塞罗的这项记载和评论,蕴含着以下三层含义。(1)艺术创作中的典型化思想。文学艺术家是在广泛集中、挑选、概括大量生动形象的基础上塑造典型,正像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宙克西斯正是从众多挑选出来的真正活的美的姑娘,“合成”到一个“无声的肖像上”。(2)体现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一的典型性思想。文学艺术的创作,总是通过个别、特殊的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中某些有普遍意义的特征,这是创造优秀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品格。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类似孟德斯鸠所说的:美就是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东西的集合。(3)在艺术形象和现实事物的关系上,肯定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个别的、特殊的现实事物,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经过“合成”达到典型化,体现典型性后,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美,虽然根源于现实美、根源于从克罗顿城邦中挑选出来的多位美的姑娘,但宙克西斯创作的绘画中的姑娘,比现实生活中的美的姑娘更高更美。

(二)创作和灵感

接着,西塞罗探讨了艺术家在从事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正因为他肯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他是肯定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但也由于他主张对神的信仰是人的天赋的本性所固有的,主张天赋知识,所以对古希腊传统的灵感说,蒙上神学的色彩:

在我看来,不仅这些非常有名,尽人皆知的事情离不开神的力量,同样,如果不是有某种神灵激动思想,诗人也不可能写出风格崇高、内容丰富的诗篇来;如果没有上天的力量,演说也不会词句铿锵,才华横溢。[59]

一个人,没有某种神的灵感就不会伟大。[60]

我常听说(从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的著作里),真正的诗人其心灵必如火炽,又如疯狂,否则即不成为诗人。[61]

但也应该指出,西塞罗在强调在艺术创作中受神影响的灵感的作用的同时,没有忽视勤奋和刻苦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强调需要依靠艺术家本人的持之以恒的勤奋努力:

确实,在天才和刻苦之间,没有什么余地留给艺术。艺术仅仅指明到哪里去探求和你急切想要找到的东西的位置:一切别的东西,都依赖于细致周到、全神贯注、深思熟虑、谨慎小心、持之以恒和勤奋努力。用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刻苦,所有其他的优点都取决于这个优点。[62]

这表明,西塞罗在文艺创作上既重视天才又重视作家付出的辛勤的劳动,既重视灵感又重视理性。他本人的创作实践,正是他的这种主张的具体体现。他在肯定天才、灵感的同时,也意识到要使其作品得到推广,必须受理性的指导。[63]他认为演说的艺术,不仅是姿势、发音等琐细的研究,演说家对人生应有深邃的研究,强调理性和节制:

在任何事物,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应当走到多远,因为虽然事物各有其宜,而过多实较不及为恼人也。故阿白里斯[64]曰:彼画家者,不知何者为是,故恒陷于错误。[65]

(三)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西塞罗还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西塞罗在有关著作中,多次讲到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统一的重要性。他在《辩论篇》中指出,真知灼见要和精练的文风相结合起来:

一个作者可能有许多真知灼见,但都不善于以精练的文风表现出来。一个人要将其思想形诸文字,如果思路不清,或表达不明,或不善于以某种魅力抓住读者,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正在令人无法容忍地滥用时间和笔墨。[66]

在《论演说家》中,将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阐述得更为明确:

倘思想内容无条理,不清晰,则无文辞华美可言。若语言无光,思想内容也难生辉。[67]

接着进一步阐述道,谁也不会赞美一个只是拉丁语说得好的演说家,但如果他说得不好,人们又要嘲讽他;不仅不会把他看作为演说家,甚至还把他当作不正常的人。人们也不会仅仅因为演说者把话说得人人明白,便对他推崇备至,虽然大家都鄙视那种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引起人们的敬畏呢?究竟是哪种演说家可以使听众瞠目结舌、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呢?在芸芸众生中,谁才是具有神性光芒的人呢?西塞罗的回答是:

应是那种说话清晰、表达明了、言词丰富、文采动人、内容与文字皆相映生辉的人,是那种用语富有韵律、和谐悦耳,或按我的说法,就是言语“高雅”的人。对那些能够根据所言之人和事的重要性加以分别对待的人,可专门就其这一特殊优点(我称之为“天赋的协调能力”)而给予表彰。[68]

因此,对一个演说家来说,一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应该认真细审、仔细倾听、广泛阅读、深入讨论、反复考虑和悉心处理,因为这一切就是演说家显露才能的领域,施展辩才的话题。[69]总之:

我们这种演说家,应该在风格和思想上都具备良好的素养,就像那些学习击剑及其他高雅运动的人,不仅要掌握攻防技巧,而且还得注意动作的优雅。所以,演说家应选用瑰丽的辞藻,表达那些使语言富于感染力的思想。[70]

除了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外,在形式和内容上还应独具特色,要与情境相符合。使演说既显得庄重又入耳,使人感到其中包含着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并还适合情境的要求,把这些特点和要求贯彻到整篇演说中去。[7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