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第3页)
[45]白居易:《白居易集》卷五十四《授沈传师左拾遗、史馆修撰制》,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139页。
[46]杜佑:《通典》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页。
[47]杜佑:《进〈理道要诀〉表》,见王应麟:《玉海》卷五十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48]李翰:《通典序》,见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页。
[49]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六百七《学校部·撰集》,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7288页。
[50]柳冕:《答孟判官论字文生评史官书》,见姚铉:《唐文粹》卷八十二,明嘉靖年间刻本。
[51]见姚铉:《唐文粹》卷八十二。按:刘轲,两《唐书》无传。《新唐书·艺文志二·编年类》注曰:“字希仁,元和末进士第,洛州刺史。”据此,有人说他就是韩愈所作《答刘秀才论史书》中的那个刘秀才,尚待深考。
[52]萧颖士:《赠韦司业书》,见李昉等:《文苑英华》卷六百七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3494页。
[53]李昉等:《文苑英华》卷七百四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3876页。
[54]刘知幾:《史通》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69页。
[55]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3页。文中所说荀、袁、孔、萧,系指荀悦、袁宏、孔逭、萧统。孔逭,南朝宋人,曾编集《文苑》一百卷,《南史》卷七十二有传。
[56]参见史念海、曹尔琴:《方志刍议》,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页。
[57]参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前言,成都:巴蜀书社,1984年。
[58]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刘琳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年,第901页。
[59]刘知幾:《史通》卷十《杂述》,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56页。
[60]参见白寿彝:《中国通史》第1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7页。
[61]常璩:《华阳国志》前言,刘琳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年,第7页。
[62]《西域图记序》,见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七《裴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79页。
[63]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典》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9页。
[64]《隋志》著录为“《水经》,郦善长注”。
[65]魏收:《魏书》卷八十九《郦道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926页。
[66]《水经》作者历来有异说,今从汉桑钦所著说。
[67]见郦道元:《水经注叙》,载王国维:《水经注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页。
[68]见吴泽:《水经注校》前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69]今人杨向奎在《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序言中写道:“近来陈桥驿教授在《郦道元生平考》一文中也曾经指出,在‘《水经注》这部巨著中,却相当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点,从全书来看,他最主要的思想,即是前已述及的南北统一,恢复一个版图广大的中华帝国的愿望’。这说明了大一统思想之深入人心,变作无比的精神力量。”陈教授又说:“在《水经注》以前的一切地理著作中描写祖国各地的自然风景的,实在凤毛麟角,但郦道元却在这方面如此殚精竭虑,逾格重视,这只能说明他如何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个生来就从未见到过统一祖国的人,而却要以历史上一个伟大王朝的疆域作为他的写作范围,这也只能说明他是如何向往着一个统一的祖国。在南北朝这样一个国家分裂,山河破碎,战争频仍,人民流离的时代里,郦道元却能写出这样一部把当时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融合成一体的巨著,而又以如此美好的描述,歌颂祖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由此可以说明,《水经注》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著作,而郦道元则是一位值得崇敬的爱国主义者。”(《郦道元生平考》,见《地理学报》第43卷第3期)陈桥驿教授称赞郦道元是一位值得崇敬的爱国主义者,因为他是一位祖国统一的向往者。我们钦佩陈桥驿教授的卓识,同时也认识到,即使在中国分崩离析的时代,无论朝野,这统一的思想始终浸润在人们的心间。
[70]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71]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首《元和郡县图志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页。
[72]参见周一良:《〈三国志〉解题》,载《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4期。
[73]玄奘:《大唐西域记》序,章巽校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页。
[74]贞观三年,疑为贞观元年之误。
[75]玄奘:《大唐西域记》,章巽校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页。
[76]玄奘:《大唐西域记》,章巽校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