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魏收魏书的历史地位(第2页)
[32]李延寿:《南史》卷三十三《范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849页。
[33]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后汉书》编次订正”条,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赵翼认为,《后汉书》的“不拘时代”“以类相从”是受了《史记》、《汉书》的影响,自有一定道理;但作为晚出的东汉史,它无疑受到《后汉纪》之“言行趣舍,各以类书”更多的影响。
[34]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连同子卷为一百卷;《续汉书》志由刘昭厘为三十卷,故合为一百三十卷。
[35]见姚思廉:《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上》(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692页)及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见范晔:《后汉书》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页)。
[36]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见沈约:《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830、1831页。
[37]范晔:《后汉书》卷十八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7页。
[38]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87、788页。
[39]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457页。
[40]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传》序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545、2558、2559页。
[41]范晔:《后汉书》卷二《明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95、96页。
[42]范晔:《后汉书》卷四《和殇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94页。
[43]范晔:《后汉书》卷五《安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04页。
[44]范晔:《后汉书》卷五《安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12页。
[45]《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52页。
[46]清人汪文台有《七家后汉书》辑本,周天游校,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今人周天游在前人辑佚的基础上,作《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7]参见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86、287、288页。
[48]参见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00页。
[49]参见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27页。
[50]参见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笫623页。
[51]参见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89页,
[52]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6页。
[53]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后汉书》编次订正”条,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2页。
[54]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两汉风俗”条,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52、753页。
[55]刘知幾:《史通》卷七《鉴识》,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9页。
[56]见徐浩:《廿五史论纲》附表七,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据世界书局1947年版影印出版);王健群:《二十四史提要》附表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
[57]此表系根据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所列。
[58]以上均见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188页、2189页。
[59]从范晔《后汉书》类传的体例来看,《文苑列传》本应有序与论,疑其在流传中亡佚。
[60]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665页。
[61]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705页。
[62]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序、赞,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803页。
[63]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2537、2538页。
[64]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189页。
[65]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下《班彪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86页。
[66]以上均见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665、2666页。
[67]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七《酷吏列传》后论及赞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502、2503页。
[68]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见沈约:《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830~1831页。
[69]见赵国华:《谈范晔〈后汉书〉的序、论、赞》,《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施丁:《谈谈范晔的史论》,《学术月刊》1988年第8期;舒仁辉:《范晔〈后汉书〉史论探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臧云浦:《范晔〈后汉书〉研究二题》,《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等,不一一列举。
[70]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范晔作史”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91页。
[71]叶適:《习学记言序目》卷二六“后汉书三·总论”条,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70页。